「法学」列表
- 谢安平:刑事程序公正实现的条件与作用01-22
- 李建明 汤茂定:监视居住措施及其适用01-24
- 张伟:新刑诉法与法律人共同体的形成01-25
- 徐静村:刑诉法修正:完善基本原则强化程序设计01-26
- 陈磊:犯罪故意认定的证据法学解读01-26
- 朱新林:论当事人证据收集权的程序保障01-26
- 任海新 蔡艺生:论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完善――以新刑事诉讼法为视角01-30
- 朱艳萍:现代法治下构建刑事调解程序之思考02-03
- 金雅蓉:刑诉法转型视野中的检察控辩庭前交流机制之构建02-03
- 王戬:“专家”参与诉讼问题研究02-04
- 向泽选:检察权运行机制与检察权配置02-05
- 朱孝清:刑诉法的实施和新挑战的应对――以职务犯罪侦查为视角02-05
- 高一飞 贺红强:庭审旁听权及其实现机制02-06
- 孙锐:刑事诉讼本质论02-16
- 孙力 罗鹏飞:审判阶段羁押必要性的继续审查02-20
- 宋建立:不便管辖原则在我国法院的适用02-27
- 韩阳:对刑事诉讼价值设定的法理思考03-01
- 韩阳:诉讼中事实认定的确定性与认知的局限性10-31
- 宋晓明 雷继平 林海权:完善规范机制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10-31
- 王雄飞:论检察官在非法言词证据排除中的证明责任10-31
- 谢鹏程:检察权配置的原理11-01
- 陈刚:第三人撤销判决诉讼的适用范围11-02
- 鲜铁可:刑事申诉主体与案件管辖问题研究11-02
- 段厚省:论诉审商谈主义的民事诉讼构造观11-03
- 裴苍龄:事实大还是法官大?――论证据排除规则11-05
- 肖建华:论恶意诉讼及其法律规制11-05
- 易延友:论无罪推定的涵义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11-06
- 傅郁林:新民事诉讼法中的程序性合意机制11-07
- 卢乐云:司法鉴定的证据能力及其审查11-07
- 王军 吕卫华: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若干问题11-12
- 张建伟:论公诉之撤回及其效力11-13
- 王爱平:数字化资源对职务犯罪侦查的影响与具体运用11-14
- 刘之雄: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变通施行刑法之机制研究11-14
- 杨小军:行政诉讼原告与被告资格制度的完善11-14
- 李增玉:论罚金刑的适用11-14
- 熊秋红:刑事辩护的规范体系及其运行环境11-16
- 陈少林:完善中国刑事陪审制度之构想11-16
- 胡卫列: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11-18
- 陈光中: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定位问题之探讨11-18
- 沈德咏:树立现代刑事司法观念是正确实施刑事诉讼法的必由之路11-20
- 裴小梅:论我国鉴定意见可采性规则的构建11-20
- 贺红强:论我国刑事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困局与突围11-22
- 龙宗智:进步及其局限――由证据制度调整的观察11-29
- 吕涛 朱会民:检察权运行机制的基本要素探析12-05
- 王东:论刑事证据保全制度12-05
- 王东:刑事再审程序改革之理性思考12-07
- 检察机关减刑假释同步监督创新机制评析12-07
- 郭华:刑事鉴定制度修改的背景、争议及解读09-17
- 王亚新 陈福勇:《民事诉讼法》修改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09-17
- 高薇:论诉讼与仲裁关系中的既判力问题09-17
- 陈卫东 杜磊:再审程序的理解与适用――兼评《刑事诉讼法》关于再审程序的修改09-18
- 谢安平:诱惑性侦查比较研究09-19
- 顾永忠:从定罪的“证明标准”到定罪量刑的“证据标准”09-20
- 李蓉 穆远征:论刑事和解达成中的当事人因素09-25
- 张鸿巍:美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阶段之职权探析09-25
- 杨宇冠 刘晓彤: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改革研究09-25
- 陈桂明 赵蕾:中国特别程序论纲09-27
- 刘仁文 郭莉:论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完善09-28
- 苏侃:犯罪民事责任制度质疑――兼对我国刑法功能暨刑事责任制度的反思10-08
- 杨宇冠:《刑事诉讼法》修改凸显人权保障10-09
- 王琦:修改后民诉法视域下的小额诉讼程序10-11
- 郭华:切实保障刑事诉讼法中司法鉴定条款的实施10-16
- 吴飞飞:滥用职权罪中的“重大损失”及其认定10-16
- 熊跃敏:传承与超越:举证时限制度的新发展10-16
- 谢小剑:刑事诉讼证明妨碍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10-16
- 王贞会:刑事强制措施的基本范畴――兼评新《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10-20
- 肖建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适用10-21
- 汪建成:论强制医疗程序的立法构建和司法完善10-21
- 张兆松 张利兆:论检察权监督制约机制的重构10-21
- 陈国庆:辩护制度的改革及其对检察机关的积极意义10-22
- 孟祥刚 程卫华:当事人申请再审权与司法既判力之衡平10-26
- 熊瑛:立功线索查证程序的制度设计10-26
- 冀祥德:论新《刑事诉讼法》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10-26
- 滕威:走向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协调统一10-28
- 朱孝清:论诉讼监督10-29
- 樊崇义 艾静:简易程序新规定的理解与运用10-29
- 时延安:论死缓犯限制减刑的程序问题10-29
- 斯伟江:重庆打黑模式的黄昏:小河夕照07-16
- 郝方:刑罚变迁的动力分析07-25
- 刘太刚:公共利益法治论――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分析07-27
- 左卫民:指定监视居住的制度性思考07-30
- 江必新:民事复审程序类型化研究07-31
- 陈瑞华:论瑕疵证据补正规则08-01
- 王学堂:法治思维10年之嬗变:从律师回避到法官退出08-05
- 孙锐:司法裁判考量社会舆论的正当性08-07
- 樊崇义:排除非法证据是收集审查证据题中之义08-07
- 洪冬英:论调解协议效力的司法审查08-08
- 郭华: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上)08-09
- 郭华: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下)08-09
- 刘磊: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新思维与再修改08-14
- 朱新林:量刑控制的程序进路――以控制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为切入点08-17
- 吴常青 王彪:论我国死刑案件无效辩护制度构建08-17
- 郑学林 刘小飞:民事诉讼案外人救济制度立法模式及制度构建08-18
- 莫芬:浅谈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认知08-18
- 康黎:论被追诉人人格调查08-20
- 李建明:适用监视居住措施的合法性与公正性08-22
- 张泽涛:我国刑诉法应增设证据保全制度08-27
- 李忠诚:渎职罪证据标准论纲08-27
- 李浩: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自我责任(上)09-02
- 李浩: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自我责任(下)09-02
- 汪建成 付磊:刑事证据制度的变革对检察工作的挑战及其应对09-02
- 顾培东:人民法院内部审判运行机制的构建(上)09-05
- 顾培东:人民法院内部审判运行机制的构建(下)09-05
- 龙宗智:理性对待法律修改 慎重使用新增权力09-05
- 刘兆欣 杨福荣:量刑程序公正的必由之路――量刑建议权的正当性探寻及其他09-10
- 宋英辉 王贞会:刑诉法修改与职务犯罪侦查面临的课题09-11
- 曾军 师亮亮:地方政法委协调处理刑事案件的制度考察及分析09-17
- 张晓茹:再论诉讼担当――以担当人和被担当人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的关系为视角05-16
- 林喜芬:“两个证据规定”颁行背景的理论解读05-17
- 卞建林 李婵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的立法完善05-21
- 姚东:在刑事诉讼的视角下完善犯罪构成理论05-21
- 冯祥武:论刑事法律援助的具体对象――以司法公正与人权保障为中心05-23
- 杜宇:犯罪构成与刑事诉讼之证明――犯罪构成程序机能的初步拓展05-28
- 邓思清:建立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05-28
- 吴纪奎:口供供需失衡与刑讯逼供05-30
- 童建明:牢固树立与新刑诉法价值取向相适应的执法观念05-31
- 陈瑞华:法律程序构建的基本逻辑05-31
- 牟绿叶:论无罪辩护与量刑辩护的关系06-01
- 刘国庆:混合主义亦或职权主义:对日本刑事诉讼制度的一种再认识06-13
- 李钟 刘浪:监视居住制度评析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