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列表
- 邢馨宇:有利被告的定位06-19
- 樊崇义: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步与发展(上)06-24
- 樊崇义: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步与发展(下)06-24
- 董坤: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我国的确立与完善06-25
- 樊崇义 吴光升:论犯罪目的之推定与推论06-25
- 陈辐宽:论检察诉讼监督及其价值目标06-25
- 刘敏:人民调解制度的创新与发展06-29
- 胡云腾: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鲜明特色06-29
- 张曙:浅析我国律师参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困境06-30
- 曹伟西:论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正当性基础的应然选择07-04
- 黄亚英:构建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的若干问题初探07-05
- 汪贻飞:论社会调查报告对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的借鉴07-08
- 杨文革:沉默权之赋予与证明标准之转型07-09
- 栗峥:中国民事执行的当下境遇07-12
- 徐岱 刘佩:刑事辩护律师之法律伦理思考07-13
- 萨其荣桂:刑事和解实践中的行动者――法社会学视野下的制度变迁与行动者逻辑07-13
- 王立志:后现代、刑事和解及公共政策[1]07-15
- 潘传表:论抗诉监督与既判力原则的冲突与协调03-20
- 卞建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发展03-20
- 何家弘:刑事庭审虚化的实证研究03-27
- 何家弘:刑事诉讼中证据调查的实证研究03-27
- 龙宗智 苏云:刑事诉讼法修改如何调整证据制度03-27
- 李喜莲:民事诉讼法上的“利害关系人”之界定03-27
- 石时态 屈国华:司法警察参与民事执行的实证研究04-10
- 陈瑞华:刑事辩护的几个理论问题04-11
- 闵春雷:论侦查程序中的会见权04-13
- 韩波:《民事诉讼法》修改的集约化图景04-13
- 何家弘:论“欺骗取证”的正当性及限制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之管见04-16
- 王敏远:死刑复核体现“少杀慎杀”原则04-16
- 陈光中 王迎龙:刑事强制医疗保障精神病人合法权益04-16
- 卞建林:简易程序追求效率不牺牲公正04-16
- 高咏:程序性辩护的困境――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为切入点04-16
- 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规定从抽象走向具体04-16
- 黄生林:论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04-19
- 杨娟 刘澍:论我国刑事不起诉“三分法”的失败及重构04-19
- 汪建成:刑事证据制度的重大变革及其展开04-25
- 张栋:刑事诉讼法中对物的强制措施之构建04-26
- 韩炳勋:刑事审判监督不宜采“诉监分置”模式04-26
- 熊秋红:刑事诉讼法学的未来发展05-01
- 苏琳伟:公诉权与被害人权利之冲突及衡平――以身份关系因素为视角05-03
- 范愉:“当判则判”与“调判结合”――基于实务和操作层面的分析05-08
- 包冰锋:我国台湾地区文书提出命令制度探讨05-08
- 张永泉:客观真实价值观是证据制度的灵魂――对法律真实观的反思05-08
- 张卫平:起诉难:一个中国问题的思索05-09
- 赵钢 刘学在:民事审监程序修改过程中若干争议问题之思考05-09
- 李浩:民事诉讼专属管辖制度研究05-09
- 罗海敏:刑事诉讼羁押理由之探讨01-20
- 卞建林 田心则: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科学构建论要01-29
- 卞建林: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若干重要问题01-31
- 卞建林 孙锐:诉审关系论辩――兼论对诉审关系异化的程序性抑制01-31
- 童之伟:刑诉法修改要切实贯彻民主人权法治原则02-13
- 沈言 潘庸鲁:我国刑事诉讼法一审普通程序法定审限问题检讨02-13
- 韩大元:建议将“保护人民”改为“保障人权”02-20
- 童之伟:人权、法治和权力制约对刑诉法的共同要求03-01
- 李明:刑诉法修改中的证据制度问题03-02
- 纵博:论刑事诉讼法漏洞填补中的类推03-02
- 童之伟:法院审理案件必须按宪法规定公开03-05
- 赵兴洪:也谈刑诉法“第一条款”03-06
- 法制日报:刑诉制度进一步走向民主化科学化03-08
- 程序正义的铭记与呼唤――回眸刑事诉讼法三十年立法之路03-08
- 聚焦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20个亮点03-09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03-09
- 张士金:对资产追回民事途径的思考03-10
- 童之伟:刑诉法草案勉强通过不如暂不交付表决03-11
- 陈卫东: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八大亮点03-11
- 孙谦 童建明: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几个问题的思考03-11
- 戴玉忠:《刑事诉讼法》中鉴定制度修改完善若干问题研究03-11
- 王敏远: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转型――以刑事再审问题为例的分析03-11
- 王思:争议刑诉法修正案73条03-12
- 高一飞 林国强: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证据部分03-13
- 萧瀚:关于刑诉法及其修正案的若干想法03-13
- 童心:执行威慑机制要素论03-17
- 廖明:保护刑辩律师须从限制控方诉权开始03-17
- 皮勇 王刚:关于我国公诉裁量权的几点建议03-17
- 李奋飞:从“近亲属出庭作证豁免”说开去03-19
- 张华:修正后刑事简易程序适用问题研究03-20
- 陈卫东 张月满:对抗式诉讼模式研究05-04
- 苏力:审判管理与社会管理07-04
- 尹田:我国诉讼时效之立法模式评价07-14
- 汤维建:民事诉讼法全面修改应当处理好五大关系07-29
- 秋风:“亲亲相隐”原来很先进08-25
- 方流芳:民事诉讼收费考08-26
- 尹田:论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09-05
- 陈瑞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模式09-05
- 陈瑞华:刑诉法修正案之隐忧09-06
- 刑诉法修改:不能让“等”架空司法正义09-07
- 王德邦: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说起09-19
- 何兵:陪审制――自由的明灯, 宪法的车轮09-25
- 童之伟:刑诉法修改中“公安”的宪法定位09-27
- 童之伟:我们尚缺乏修改好刑诉法的认识基础09-27
- 陈有西:秘密侦查法定化将严重扭曲政治清明10-07
- 宋世杰 彭海青:人权保障的价值选择――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应然之路10-10
- 顾永忠:对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十个建议10-11
- 万毅:完善刑诉法修正案草案的三点意见10-11
- 卜安淳:关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具体建议10-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0-11
- 陈光中:刑诉法修改中的几个重点问题10-11
- 陈有西:《刑诉法》修改的价值取向和人权保护10-12
- 陈瑞华: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技术问题10-13
- 樊崇义 夏红: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的转型12-22
- 斯伟江:2011,中国逆法治化噩梦的开始12-26
- 王福华 融天明:民事诉讼审限制度的存与废12-30
- 张建伟: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01-11
- 孙宁华:诉权理论对刑事司法改革的启示01-12
- 徐璐:场域视野中的立法――以《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制定为例01-20
- 陈真:沉默权与中国的刑事诉讼法12-24
- 贺卫方:修改完善刑事诉讼法功夫在法之外12-22
- 龙宗智: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论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11-04
- 陈瑞华:二十世纪中国之刑事诉讼法学12-10
- 高一飞:从部门本位回归到基本理性――对检察机关职权配置的思考11-25
- 宋英辉 吴卫军:诉讼法学研究:观念的更新与变革11-27
- 李政: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探源11-27
- 江涌:迷局与破解:当前检察权研究中的误区剖析01-18
- 王利明:我国律师制度的发展03-07
- 劳动诉讼案件上升的原因与对策*03-12
- 王超:法院功能的异化与刑事上诉制度09-09
- 陈瑞华: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04-20
- 陈瑞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三种模式04-20
- 卢少锋:民主与共识:陪审制度的理论基础刍议04-23
- 李昕:论受教育权在行政诉讼中确认与保障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