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昌:路德的十字架神学」正文
前言
十字架神学(theologia crucis)从新约与使徒保罗以后,似乎便受到基督徒所忽视,1直到路德(M. Luther, 1483-1546)在宗教改革的辩论中,他开始思考、正视了十字架神学。有学者称十字架神学为路德神学的中心思想,2英国牛津大学学者A. E. McGrath在《路德的十字架神学》一书,标示著十字架神学乃路德的「神学突破」,3也就是说路德从「因信称义」信仰上有了更成熟的体悟,而这些也是路德在保罗神学研究及信仰体会上深一步的进展,到1520年之时「路德已发展了一套对基督教神学本质的独特了解,至今大多被称为『十字架神学』」4;本文将从三方面来探讨路德十字架神学的特性:
一、路德神学中的上帝观与方法
二、因信称义的神学
三、十字架神学的发展与要义
最后,我们将由D.Bonhoeffer, J. Moltmann, von Balthasar等现代神学家的观点,来阐述路德十字架神学之现代意义。
本论 路德的十字架神学
并非每一位基督教思想史家都揭示路德的神学重心乃十字架神学,像田立克(P.Tillich)在其《基督教思想史》里头,就未曾如此看待路德的神学,5 虽然如此,路德在他的徽章设计的说明中就指出,霉章「最先跃入眼帘的是红心里的十字架,提醒我依赖对钉在十架的基督的信仰拯救了我们,藉内心信靠而得义」6;可见,十字架神学有其中心地位,并与「因信称义」信仰密切相连。路德的神学思想与上帝观、神学方法相关,而这些思想和路德的宗教经验与体悟不可分离,以上诸点也都是构成其十字架神学的因素。
一、路德的上帝观与神学方法
田立克指出路德的上帝观,在整个人类与基督徒思想史中,是最有能力中的一种,路德的上帝,是我们仅能透过对照(contrast)来知晓,只有经由对照之律可以看见上帝;7 路德认为上帝的德能是柔弱、苦难、十字架、受迫害等,这些是上帝的兵器;「人的力量为十字架所倒空,而在十字架的软弱中上帝的能力临在」8,此乃一种逆理式的表达,上帝是无以名状的存有,在我们所能言说、思考之外,甚至在恶魔的势力中上帝也有其创造性的工作。9 田立克更认为在路德的基督论里头,有一种真实的关连法(method of correlation),田立克以路德的话来说明此一关连法,「假如一个人本身是义人,上帝便是公义的。如果一个人是单纯的,上帝对他而言就是单纯的。设若一个人是邪恶的,对他来说上帝便是邪恶的。」10,田立克认为这是路德谈论上帝的一种关连方法。
路德神学的研究者G.W.Forell曾提醒我们,路德的思想「有非理性的特质」,而所谓“系统化”的研究方法却难把握到路德的思想,因为路德的思想是存在性的、由实际生活情境出发,不属于组织体系形态,11 他提到「路德知道人若要描述上帝的启示,一般只能用似非而是(逆理paradox)的表达方式」12。路德的思考方法与信仰体验构成他独特的神学,路德的研究者告诉我们说:「路德的十字架神学乃是他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而其上帝观正是这十字架神学的重要支柱」13,路德独特的上帝观,表现在他对上帝隐藏性与启示性对照的思考上。
路德在《加拉太书注释》中有一段话,可以让我们清楚看到他对上帝的基本信仰态度,路德说:
圣经的规定,人不可因好奇的缘故而去探求上帝的本性。…真正基督教的神学不探索上帝的本性,乃是要探索上帝在基督里的目的和旨意,藉著,上帝在道成肉身中与我们联合,为我们而生并且为我们的罪而死。最危险的事莫过于在良心被罪所混淆时去推究上帝不可测夺的权能、智慧、和尊荣。如果这样做就连上帝也失去了;…我们要寻求上帝,当如保罗在哥林前书一章廿三节廿四节所说:「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所以我们不可妄自以好奇的心和无用的寻究,欲爬上天去探究上帝的本性。…信靠,不要多想到上帝的本性。…必须关闭心中对上帝本性的一切寻求,集中心意于耶稣基督,…这样做你就会认识上帝的爱和甘美,你就会明白的智慧、权能、和尊荣…不得为好奇而探求上帝的本性。14
路德劝人不要以探求上帝的本性来烦恼自己,乃是要将自己单纯地投靠人子基督,在基督里面得著平安与上帝的智慧。15 对路德来说,「人的首要本份是相信上帝,以信心尊敬」,但当我们注意理性时,上帝就似乎局限在信条中了。16 路德再度提醒说,有许多哲学家,大有聪明智慧的人,都想以各种方法述说上帝的本性与奥秘,却皆未曾寻见,「因为他们没有循著当循的路径去寻找。如若人顺著圣灵的引导,按著神的指示认识上帝才是天地间最大的一件事」。17 路德告诉我们,有两种「信」神的方法:一是对于有关上帝所有的道理之相信,另外一种是信靠上帝;后者是相信所有关于上帝的真实道理,且把自己交托给上帝,「大胆地与来往,坚信不疑要与我亲近」。18
欧洲出名的神学家G. Ebeling从路德将福音与律法的对照,发现路德采用辩证思考的方法,来处理许多二元的神学主题;19 在《加拉太书注释》中,注解四章十九节的经文时,路德强调保罗所谓「直到基督成形在你们心里」这话,是指说基督徒的生命不是属于他自己的,乃是属基督的,20 一切是出于上帝的恩典,非靠人的努力,所以也可以说拯救的方式是一条对照之(via contrarii),是一种救赎论的角度,此乃路德神学主题中最具有特色之一-所谓上帝的隐藏是上帝的启示之一种述词,21 上帝在隐藏中启示,同时上帝在启示中隐藏。这显示路德拒绝任何形式的自然神学(natural theology),虽然上帝的神性与大能,人类明明可知,但此种自然的理性神学对堕落的人却是毫无帮助,企图以人类知识来认识上帝,是愚蠢之举,我们只能从上帝所要启示之处来认识才有真知识可言。22
十字架神学是路德神学的中心思想,也是他的神学方法,对路德而言,十字架神学是一种启示的神学,也是所有神学的根源与中心。但是上帝的自我启示并非直接的,上帝启示的核心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人类在十字架上所见到的软弱、羞辱中,我们发现了上帝,透过信仰的眼光我们见著了上帝的能力、荣耀、爱,就在上帝看来似乎缺席之处,上帝却全然启示了自己;在此路德说:「唯独十字架是我们的神学」。23路德有句关于神学家的名言这么说:「一个人成为神学家,是因为他曾经历死、生,与受咒诅,而非靠其理解能力、阅读与思辩」,这话正显出其神学酝酿的生命过程,神学是一门生命、受救赎体验的学问,不是单单只从图书馆或书房等象牙塔中拼凑而成的,十字架的神学更是由血泪挣扎、最深刻的爱所发出,是对十字架生命的实习与跟随。
蔡丽贞指出hidden under the contrary是路德所常用的片语,强调属于上帝的真理,常是隐藏在相反的情况下,而这一体验、理念是一生支持路德的重要神学原则。24 而丹麦神学学者R.Prenter则认为路德的十字架神学与中世纪的所谈论的十字架神学也有所区别,因为后者是以「效法基督」 (imitation of Christ)的思考理路为本,强调的是罪人去效法、以基督为样版来学习,这几乎是一种「自力」方式的神学,仍然是以靠人的努力、行为来得救;但是路德的十字架神学所阐扬的真理是:基督为我们的罪受到惩罚,为此,的十字架是与我们的十字架同一,将我们的惩罚担在的十字架上,因此,我们才说:「在基督的十字架上上帝启示了自己」,25 这种神学则是依靠神救赎的恩典;二十世纪上半叶瑞典著名的神学家奥连(G. Aulenn),在其名著《胜利的基督》书中,他说明路德在救赎论上的观点-让我们得胜的乃是信仰而这是全能上主的工作,不属于人的。26(2438)
二、因信称义的神学
A. E. McGrath对于路德因信称义的神学与十字架神学,他都称呼为路德的「神学突破」,27McGrath将路德在1514~19年之间信仰的转变,均称为是其「神学突破」;当然,是在路德「上帝的义」(iustitia Dei)思想更成熟之后,孕育产生了1518年的十字架神学见解;28因信称义以及十字架神学的主张,其实均扣紧基督论之问题。在基督信仰历史中,对于救赎论、恩典论的探讨颇为丰富,希腊教父亚他纳修(Athanasius)、拉丁教父奥古斯丁(Augustinus)、以及安瑟伦(Anselm)、多玛斯(Thomas Aquinas)等皆提出有力的论述。从救赎与恩典的观点来讨论基督信仰,基本上已经触及了基督论的核心问题,奥古斯丁与伯拉纠(Pelagius)的争论所涉及的既是原罪问题,其实更是恩典、因信称义的实质课题,只可惜因信称义的神学概念在十六世纪以前未能充分受到重视与讨论,29这是受到当时思想的限制。路德思想产生的背景深受奥坎(William of Ockham)的唯名论(nominalism)神学影响,30奥坎认为神学的理论是哲学所无法论证的,他只承认圣经的权威,自从他的主张提倡以来,一直至宗教改革时期,唯名论在神学思想上独占盟主地位,士林哲学从此便一蹶不振,奥坎学说也称为「现代之路」(via moderna)与称为「古代之路」(via antiqua)的多玛斯实在论(realism)思想形成对立,由于奥坎思想的流行,使得当时基督信仰的信条建立在武断的权威上,毁坏了神学应有的根基,这也使十四、五世纪的思想转向神秘主义,最后重新回归到奥古斯丁的神学。31而现代之路的神学所采取的恩典论说法,接近伯拉纠的立场,认为人可以藉由努力行善来称义,32路德早期思想受此观念束缚甚大苦不堪言。
唯名论所引起传统(古代)之路与现代之路的争议,学派之间彼此争执,加上大师阙如,上述种种原因造成当时士林哲学没落,且奥坎以后唯名论学说也是后继无人,形成欧洲教会思想的中空时期;33唯名论的主张与思考方向,容易造成倾向经验论色彩的思想,只看重眼前可见的事物,忽略真正无形的精神、灵性世界。宗教改革之前在唯名论影响下的晚期士林哲学,对于基督徒生活的神学主张却是相互对立,此即现代之路派与新奥古斯丁派两种立场,34现代之路派接近伯拉纠思想,而新奥古斯丁则跟从奥氏的见解;路德早期的思想则接受现代之路派的讲法。
后来在1515~18年之间,路德在他的灵性生活上经历一种转变,乃学者所谓的「高塔经验」(Turmerlebnis, tower experience),路德在威登堡奥古斯丁修道院高塔中,体会、获得了神学突破,35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神学。当1519年三月,路德写作<论对基督受苦的默想>此一论文,我们从其中的文字可以发现,十字架神学与因信称义的思想两大主调此起彼落,路德认为真正的基督徒是将基督的生命与名字拉进自己的生命当中的人,当我们受到痛苦、疾病、困境,产生骄傲、仇恨、敌意报复之念时,就当思想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所受的苦难,「基督是为我们的过犯死,也是为我们称义而复活;…藉著复活,又使我们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