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萍:中国公务员科学素养与政府管理现代化

作者:程萍发布日期:2007-02-04

「程萍:中国公务员科学素养与政府管理现代化」正文

导 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级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三大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环境主要在六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1)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全能型政府”执政思路向“责任型政府”转变;(2)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必须尽快融入正在加速发展的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信息化”过程;(3)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带来社会利益格局的巨大调整和变化;(4)社会心态发生前所未有的观念性变化;(5)以往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正在被打破,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6)面对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的世界政治与军事格局,在“内在发展要求”与“外部环境压力”之间寻求平衡,为中国争取尽可能多的和平发展空间①。

在行政环境变化的形势下,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内涵主要包括政府管理体制的现代化,管理行为的科学化与法制化,管理主体的知识化,管理过程的智能化等内容。在政府管理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政府管理职能和行为必须在五方面实行转变,即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价值观念转变;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转变;从“暗箱操作”向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转变;从行政命令向依法行政转变;从经验决策向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转变②。在实现这些转变的过程中,管理主体的知识化――建立与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全面提高公务员的科学文化素质,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决策能力与水平,是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政府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服务质量的改善,同样也需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中国公务员制度自1993年实行至今,不过十年有余,10年来,公务员培训工作为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做出了重要贡献。1996年人事部制定下发了《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建立。各地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下发了相应的实施办法和有关配套制度,公务员培训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公务员培训类别体系逐步确立。形成了以初任培训、任职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出国(境)培训、对口培训、学历教育等为有益补充的公务员培训门类体系。公务员培训的基础建设逐步完备。以行政学院和各类公务员(干部)培训中心为主体的施教机构网络初步形成。迄今已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建立地方行政学院46所,地(市)以下分校100多所,各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上千所。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全国开展各类公务员培训超过1700多万人次。最近几年,参训率不断提高,由1996年的26%提高到2002年的62.3%,提高了36百分点,每年大约有230多万人次参加培训。从2001年至今,还有8000名公务员参加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的学习。从学历上看,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公务员总数的比例由1993年的32.1%,上升到2002年底的69.2%,提高了37个百分点。从知识结构上看,公务员在岗位专门业务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现代行政管理知识、依法行政知识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外语、计算机知识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补充③。

问 题

站在时代前沿考察,中国公务员培训工作挑战与机遇同在。一方面,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中国公务员队伍中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竞争恐慌”、“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的心理与现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政府管理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中国公务员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大幅度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特别是提高高中级公务员的科学素养,使广大公务员能够在当今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发展主导力量的新形势下胜任职责。另一方面,中国公务员制度经过10年发展,虽然逐步建立起一套录用、评定、晋升的考核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公务员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增强了干好事业的责任感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但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增加公务员“必备”的科学文化素质的考核内容、加强科学素养培养、建立包括国家公务员科学素养状况在内的公务员“必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工作仍然薄弱,需要从基础研究做起。

在这一背景下,本人主持完成了中国2002~2003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部分地厅(司局)级公务员科学素养调查与分析的研究④。这项研究显示,目前,中国公务员的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政府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政府管理现代化急需的具备高科学素养的复合型高中级公务员短缺,现有高中级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科学素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知识老化,对当代科学的新发现和高新技术的新成果缺乏必要的了解,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周期的加快,这种老化的速度也在加快。如在相关培训的课堂提问中反映出的对宇宙的认识,很多参训的公务员还停留在“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认识上,并不了解或说不清楚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不能够理解宇宙“大爆炸模型”。

2、知识结构单薄,除中学学习过的数理化知识和大学曾经学习的专业知识外,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比较欠缺,甚至不感兴趣。

3、对一些基本科学技术知识的概念理解模糊。如对“两弹一星”的“两弹”,不少被调查者认为是“原子弹、氢弹”,分不清原子弹、氢弹、导弹的区别。再如对“生物遗传物质”的认识,绝大部分人能够回答出“DNA”,但却不知道还应包括“RNA”。这是因为DNA在各类媒体宣传中出现频率较高,耳熟能详,并不是真正了解“遗传物质”的概念。

4、对前沿科技成果了解较少,如将“太空蔬菜”与“转基因植物”概念混淆,不能够全面准确地理解“空间技术”概念及其基本内容,不理解物质结构的“夸克―轻子”模型等。

5、地方政府公务员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现代化办公的能力较低。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现代化办公是实施电子政务的基础,而至今仍有不少公务员,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公务员不能在计算机上熟练使用文字、图像、表格处理等常用办公软件,甚至不会使用简单的输入法,不能熟练使用网络浏览、搜索、文件下载等技巧,不能熟练收发电子邮件等。

6、由于对现代科技知识了解不够,使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决策的意识不强。使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决策已不是新概念,尽管中央政府再三强调科学决策与确立科学发展观,但由于公务员对现代科技手段及其应用情况了解有限,以致不能或较少在决策实践中自觉、熟练地运用这些手段,决策中以官员的主观意志为依据的较多,特别是在地方基层政府,盲目决策的实例较多。

7、对现代思维科学如系统科学等知识了解甚少,主要表现在进行决策时考虑全局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等因素较少,过于强调部门利益、地区利益和暂时利益,追求短期政绩和“形象”效应等。

在重视与强调现代化管理领导能力的今天,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科学决策与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的障碍。

对 策

中国高中级公务员科学素养状况不容乐观的现实与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之间形成较大差距,要尽快缩短这一差距,使公务员科学素养状况适应政府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必须重视与加强公务员科学素养教育。通过科学素养教育与培训,使中国公务员特别是高中级公务员了解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影响,把握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向与趋势;了解重要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最新发现与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兴产业,把握国际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科学技术取向,用以指导中国及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了解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新手段,掌握管理现代经济和社会文化事务的新方法;了解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在具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坚持科学精神,逐步培养确立起科学发展观,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具有高科学素养、适应全面建设现代化政府需要的公务员队伍。

针对中国高中级公务员科学素养现状,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培训内容应主要包括:

1、普及“前沿”、“重大”、“热点”科学技术知识,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内容的教育与探讨,是这项培训的两项基本内容。

要掌握科学方法、具备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必须具有相应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的内容浩若烟海,不是所有的科学技术知识都需要公务员了解、掌握。向公务员讲授科学技术知识应当侧重这样几个方面:(1)从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处地位的角度看,应是现代(当代)科学技术重要领域的前沿问题;(2)从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角度看,应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影响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3)就与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结合的程度看,应是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紧密结合的热点科学技术问题。

在普及“前沿”、“重大”、“热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公务员科学素养教育内容需特别加强与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方面的内容。科学技术与社会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着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动关系及协调发展的动力学机制。它是在人类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着重研究科技发展负效应造成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和种种社会弊端及其解决办法。中国则把研究的侧重点放在科学技术的正效应上,科技战略、科技规划、科技投入、知识产权以及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科技体制等问题,都与放大科学技术的正效应密切相关,属于STS研究的范畴。科教兴国战略强调的是科技教育与综合国力、经济结构、人民生活的互动关系,可持续发展战略侧重的是科学技术与人口、资源、环境的互动关系,均可归属到STS方向。STS方向的内容很多,在中国高中级公务员科学素养教育中应当首先关注:(1)与政府管理密切相关的问题;(2)公务员已有科技知识基础水平能够理解、容易接受的问题;(3)公务员需要了解、而现在还不太了解的问题。

2、掌握并运用以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和控制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方法,是这项培训的时代要求。

确立科学方法,形成科学化思维方式,比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更为重要。科学方法一经形成,就能指导人们更有效地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更有效地进行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国家高中级公务员,在决策与管理中,尤其需要掌握科学方法,运用科学方法这把金钥匙,解决实践中各种难题。

科学方法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普遍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具体科学方法⑤。科学实践的普遍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它对一般科学方法和具体的科学实践者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具体科学方法是各门具体科学,如物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所运用的特殊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如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与模拟等,不仅是科学实践活动中大量运用的方法,也在社会实践中被广泛运用,在科学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掌握一些一般科学方法是对社会公众的一般要求。作为国家高中级公务员,掌握并熟练运用一般科学方法应是其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最基本体现。由于国家高中级公务员不仅需要履行公务、执行政策,还在不同程度上担负着制定政策、进行宏观或中观决策的职责,因此,必须在掌握并熟练运用一般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并运用一些科学与社会实践的高级方法,用以指导实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识功能的深化,系统科学特别是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和控制方法作为一种辨证综合的具体方法应运而生,它突破了以抽象分析为核心的传统科学方法,而要求对客观事物进行整体的综合性的动态研究,顺应了现代科学发展的综合性潮流和一体化趋势,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并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国家高中级公务员,掌握以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和控制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方法,并能够在管理与决策的实践中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应是新时代中国高中级公务员科学素养教育的任务之一。

3、把科学精神内化于中国高中级公务员的观念与行为中,是这项培训的长期的历史性任务。

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可概括为批判和怀疑的精神、创造和创新的精神、实践和探索的精神、奉献和人文的精神。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