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孔立:和平统一方针经受挑战

作者:陈孔立发布日期:2009-01-21

「陈孔立:和平统一方针经受挑战」正文

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从此,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但是,30年来对于和平统一方针也曾经经受过重大的挑战,有人怀疑、动摇,有人否定、反对。而党中央则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决不放弃。回顾这一历程,对我们应当有所启发。

一、和平统一方针要不要改变?

和平统一方针提出以后,得到全党全民的拥护。但是,这个方针一向没有得到台湾当局的正面回应。

《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

蒋经国虽然反对“两个中国”,但他始终认定“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并且坚持“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他表示:“中共在与美国建交以后,大肆推销其‘和平统一’的论调,来达到他难以武力达成的目的,我们绝不会误中其圈套”。他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口号作为对抗,直至他去世之前不久还强调:“只有当共产主义消灭,中国大陆回归中华文化及自由民主制度,中国的统一才有可能”。可见,蒋经国并没有把“一个中国”作为两岸共同的立场与合作的基础,他始终认为和平统一是中共的“统战阴谋”。

李登辉时期虽然曾经提出“国家统一纲领”, 但他先是提出“一个中国,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后来提出“一个分治的中国”、“两个各自独立的中国”、“中华民国在台湾”。台湾当局认为“‘一国两制’的目的是要中华民国向中共全面投降,要台湾地区人民在一定时间后放弃自由制度”,表示“绝不接受”。李登辉反对“一国两制”,实际上反对的是“一国”,因此,他后来会提出“两国论”,公然反对两岸统一。

陈水扁上台以后,叫嚷“一边一国”,鼓吹法理“台独”,更是变本加厉地反对和平统一,大肆从事“台独”分裂活动。

由此可见,从蒋经国到李登辉再到陈水扁,台湾执政当局对和平统一方针始终采取了对抗的态度。

在国际上,有一些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统一,他们认为“统一”或“独立”都是单方面改变现状。有人提出:中国应当采取新思维,“建立国际保证下不独不武的新架构,用以维持往后数十年的台海和平。”另外有一些人则认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失之以软,失之以宽。以斗争争取和平,和平才有可能实现,绥靖政策不可能带来和平,只能带来更大、更持久的战争。

在这种形势下,大陆内部对和平统一方针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在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与“法理台独”之后,公开反对“和平统一”、鼓吹“武力统一”的论调不仅流传的社会上,而且似乎成为对台研究系统内部的最强音。他们的主要论调是:

(一)“过时论”“无效论”:“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即将完全失去”;“两岸关系走到今天,再谈和平统一已不合时宜”。“两岸和平统一的希望已越来越渺茫”;“和平统一的政策应该检讨”;“解决治权分离,维护国家统一的方式,通常只有两种,一是和平,一是战争。既然和平方式难以达成国家统一,那就只有战争一途了。” “面对新形势,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必须改变原有的观念,制定全新的对台政策。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已经走到一个不得不采取全新政策的程度。”

(二)“武力不可避免”:“如果大陆不得不以武力统一台湾,则长痛不如短痛,早打比晚打收益大。”“武力已经成为遏制‘台独’的唯一办法”。“和平统一是基本方针,武力统一也是基本方针”。

那时在网上充斥着“武力统一”的声浪,甚至在新华网的论坛上,网友留言也几乎是一面倒地提出“收复台湾只有实施武力的惟一手段”,“打!坚决维护统一中国”等激烈言论。似乎只有反对党的和平统一方针才是正确的观点。全盘否定党的“和平统一”方针的思想不仅相当普遍,而且相当强烈。

相反的,坚持和平统一方针的人反而被认为是错误的、保守的,甚至被视为“温和派”乃至“主降派”。有人在网上提出不要使用武力统一,便被一些网民视为“汉奸”。维护和平统一方针的主张没有受到鼓励和支持,以致声音越来越小,似乎陷于孤立。不仅如此,海外以及台湾也有许多人认为大陆正在准备动用武力,“和平统一”方针必将被武力统一所取代。

党的和平统一方针面临严峻的挑战。

但是,中央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即使在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以后,2000年国台办发表的《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还强调:采用和平的方式是最好的方式,而“采用武力的方式,将是最后不得已而被迫作出的选择”。2002年党的十六大再次重申和平统一的方针,提出:“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以上事实表明,党的和平统一方针始终没有改变,它不仅明确地否定了当时流行的“武力统一”的错误论调,也有助于澄清台湾方面有人认为大陆即将“武力犯台”的误解。

2005年3月4日胡总书记强调:“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只要和平统一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进行百倍的努力”。在《反分裂国家法》中仍然强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并且明确规定在造成台独分裂的事实、发生导致台独分裂的重大事变以及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的情况下,“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和领土完整”。2007年党的十七大的报告再次重申:“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并且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由此可见,30年来中共中央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

邓小平同志早有预见,他指出:“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对国家、对民族都比较有利;不要为一时动荡的局势影响,动摇我们和平统一的方针。”实践证明,党中央对于贯彻执行和平统一方针是十分坚定的,尽管面对重重障碍,一贯坚持,决不放弃,这完全是正确的,而对和平统一方针的任何怀疑、动摇都已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

最近,胡总书记指出:和平统一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大政方针。经过多年的争议,现在应当很少人怀疑邓小平的如下论断:“大势所趋,祖国迟早总是要和平统一的”。

二、和平统一需要多长时间?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曾经列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三大任务之一。但是,实际上,到了1984年邓小平已经发现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在中顾委会议上指出:“当然,绝不能轻易使用武力,因为我们精力要花在经济建设上,统一问题晚一些解决无伤大局。”类似的说法来自台湾著名科学家李远哲,他回忆1987年见到邓小平的情况,邓询问了台湾的情况,然后对李说:“李教授,我看台湾的这个问题,我们要留给下一代人去解决”。可惜很多人并不重视这些讲话,也不理解这些讲话深刻的含义,因而对实现统一急于求成的心情普遍存在。早在1986年就有人说:“台湾问题的解决比香港要快”,这种不切实际的说法曾经广为流传,还被说成起了“鼓舞人心”的作用。由于对台湾问题的复杂性了解不足,对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困难估计过低,因而当1993年汪辜会谈举办成功时,有人认为两岸关系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两岸统一指日可待了。

在9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对台工作会议曾经得到一个共识:实现两岸统一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过程。这个结论是实事求是的、切合实际的,但是并没有为多数人所接受,许多人期待“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这固然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但却是错误的判断。正是由于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到了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后,许多人便对和平统一失去信心,而只能主张武力解决了。当时大陆就有学者提出应当在2010年以前实现统一,否则就无法实现中央制定的2010年远景目标。

不仅在国内,在台湾和外国也有人认为统一可以在短期内实现。早在90年代,台湾就有人写了《一九九五闰八月》预言大陆将在1995年进攻台湾。2002年又有日本学者大前研一预言:2005年两岸将以“中华联邦”形式实现和平统一。大约与此同时,美国军方情报系统传出一个信息:解放军准备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即2011年实现两岸统一。这些说法曾经在台湾引起震荡。当时我就写了文章批评以上说法的片面性,指出这样重大的问题“如果只是从某个局部、某个方面来观察,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如果有人敢于提出‘哪一年’统一,那多半属于‘瞎猜’。”

实践证明,以上有关统一时间的“预言”都是没有根据的,而“实现两岸统一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过程”这个论断则是完全正确的。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困难认识不足,就会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而一旦受到挫折,很容易转化为消极悲观和急躁冒进情绪,对和平统一失去信心。

2007年11月29日前国台办副主任唐树备在香港引用一位前领导人的话说: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百年不统一也可以”,但问题是分裂绝对不行。这里没有限定统一的时间,其精神是实事求是的,富有弹性的。

和平统一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实现。“解决台湾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过程”,这个看法是完全正确的,可惜我们没有广为宣传,让它深入人心,以致后来出现了许多急躁、冒进、悲观的论调,这个经验值得记取。

三、和平统一有什么好处?

和平统一方针提出以后,台湾就有人问道:和平统一对台湾有什么好处?1998年中共中央台办和国务院台办出版的《中国台湾问题》干部读本做了概括性的答复:“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两岸同胞的感情融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1999年我和张铭清等参加海协专家组前往东南亚交流。在泰国有一位台湾商人提出:大公司并购小公司,需要“摆平”股东与管理人员,要让他们得到好处,中国要统一也要让台湾民众和台湾当局得到好处。他认为应当把和平统一的好处讲得具体、明白,才可能得到台湾方面的支持。民进党人则提出“和平统一有什么好处”的质问,他们以为我们无法做出正确的回答。

为此,我开始研究这一课题,2000年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和平统一的十大好处》一文,提出以下好处:一、两岸同胞感情融洽,二、安全安定共享太平,三、当家作主共享尊严,四、经济合作互补互利,五、健全法制保障权益,六、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七、共保国防节省军费,八、科技合作优势互补,九、文教交流提高素质,十、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同时指出:“和平统一的最大好处就在于:两岸共同发展,增强全中国的综合国力,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各种具体的好处,做了有益的补充。台湾学者也从中国统一对于民族主义的理性化,中国获得陆地、海洋国家的战略地位,中国文化多元、多采的再生与开创东方文化的独特性等方面,论述中国统一对人类的贡献。

但是,也有人针锋相对地提出“武力统一的十大好处”之类的说法,实际上是否定和平统一的好处。他们认为只有武力统一才能真正解决台湾问题,而和平统一不仅不可能实现,而且即使实现了也还会留下许多难题,因而主张“长痛不如短痛”,以武力方式及早解决问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论点是:

一、和平统一需要很长时间,阻碍了中国的崛起,而局部军事冲突有助于中国崛起;

二、时间越长,美国卷入台海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越大,战争的破坏力越大;

三、台海军事冲突会扩大中国的内需,加快中国经济与军事力量的提升,50年代抗美援朝,79年对越作战都是中国调整经济增长期;

四、可以把“台独”分子“在战争中一次歼灭”;

五、可以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上不再受美国要胁”。

以上两种对立的观点已经提出,但并未深入展开讨论,孰是孰非,还需要实践的检验。但我相信,两岸同胞将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逐渐体会到两岸合作乃至和平统一的好处,这是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所无法阻挡的。

四、和平发展取代了和平统一?

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 许多学者指出:这个观点是“贯穿于对台工作论述的主线”;是“处理两岸关系的战略构想”;“未来对台工作将以和平发展为纲”;“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指导思想”;“和平是基调”;“和平发展的新思维贯穿在两岸关系的论述之中”。这个论述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现在,两岸关系出现了重大转机,进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两岸应当共同珍惜这个历史机遇。但是,由于强调和平发展,使得一些人误认为大陆现在不提和平统一了,甚至有人认为已经由“和平发展”取代了“和平统一”。

不仅台湾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大陆也有人呼应。今年元旦北京一份报纸的一个长篇报道,就用了“和平发展取代和平统一”作为标题,其“证据”是自从2005年国共两党共同发表了会谈新闻公报《两岸和平发展愿景》。日后,“和平发展”成为中共对台政策的主轴,至于“和平统一”则甚少提及。

这当然是一个误解。“十七大报告”在强调“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的同时,仍然强调“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这本来是大陆方面的“坚持”,也是13亿人民的民意。胡总书记最近重申:“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

如果有人以为强调和平发展,就等于放弃和平统一,那是对大陆对台政策缺乏基本认识的一种表现。实际上“和平发展取代和平统一”的说法,是对和平统一方针的又一个挑战,不澄清这个错误的观念,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以上情况表明,和平统一方针经受过不少挑战,既有来自外部的挑战,也有来自内部的挑战。过去有,现在有,今后可能还会有。

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有必要从理论上建构与充实“和平统一理论”,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论述。当前特别要说清楚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关系,从理论上纠正一些错误的看法,澄清一些模糊的观念。

在大陆,要让党的大政方针家喻户晓,让大家在思想上坚定地拥护和平统一的方针,在行动上坚决地落实这一方针。

在台湾,要让台湾同胞理解“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也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

坚持与维护和平统一方针,任重道远。

2009-1-21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