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殷明珠与20世纪20年代初好莱坞明星文化」正文
提要:殷明珠的从影传奇与好莱坞明星文化的纠葛,不仅涉及“明星”一词的来由,也涉及时尚、性别、商品物恋等话题,对于打造20世纪20 年代初上海的都市景观来说,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1922 年2 月1 日国产片《海誓》在上海夏令配克影戏院开映,殷明珠(1904- ? ) 在片中饰演女主角,这对于当时的电影观众来说,是件见怪不怪之事。说“不怪”,此前已见过不少女明星,大多在好莱坞影片中;说“见怪”是中国女子上银幕远非易事。此时本土电影工业刚起步,还没有演员的专门人才,另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女子不愿涉足演艺界,社会也不鼓励 1 ,如在“文明戏”中,官方明令禁止男女同台演出,女角皆由男子扮演。
殷明珠并非中国电影第一个女演员,数月之前也是在夏令配克放映过《阎瑞生》,轰动一时,不光是根据人所皆知的凶杀新闻改编,也因为是第一部国产故事长片,与世界电影开始接上了轨。片中被杀的王莲英是个妓女,拍电影时找不到演员,结果找到一个从良的妓女来扮演。按照电影史家的说法,《海誓》是第一部国产“爱情片”。 2按今日的理解,在电影类型中“爱情片”是正宗“文艺片”;就像奥斯卡颁奖,得奖的如曼丽?史翠普或茱丽?罗伯特,比“喜剧片”的女主角荣耀得多。称殷明珠是国产“爱情片的第一个女主角” 3 ,或“中国影坛第一位走红的女明星” 4 ,都是谨慎而中肯的说法。
在电影史上,殷明珠不像阮玲玉、胡蝶或周璇等家喻户晓,连一些近年出版“老明星”之类的书中也不见这位“一姐”的芳踪,虽不能不说是缺憾,也正反映其“知名度”状况。其实在当年她已被公认为“电影明星中资格最老者” 5 ,但1926 年年底上海首次评选电影皇后,她初选出线,列于头十名中,结果皇后桂冠落在明星公司的张织云(1905- ? ) 头上。1927 年11 月《良友》画报专版刊登“中国电影界先进女演员”,有11 位上榜,偏偏漏了殷明珠。 6
其实在《海誓》拍摄之前,殷明珠已被称作“F F 女士”,在“交际界”中名震一时。FF 即ForeignFashion(西洋时髦)的缩写,因为她剪短发、穿西装,生活作风“洋气十足”; 7 她还能骑马、游泳、开车等,活脱一个“中国制造”的好莱坞明星。事实上她取名“明珠”也与风靡当时的美国女星“白珠”(PearlWhite,1898-1938) 有关。本文抉幽钩沉,与其在于评价殷明珠的优劣浮沉,要讲的毋宁是一段文化史,即关于殷明珠的从影传奇与好莱坞明星文化的纠葛,不仅涉及“明星”一词的来由,也涉及时尚、性别、商品物恋等话题,对于打造20 世纪20 年代初上海的都市景观来说,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明珠与白珠:从影迷到从影
1904 年殷明珠生于江苏吴江县,家中世代缨,书香盈门,曾祖父辈多为清代翰林。其父是个画师,略有名于时。明珠幼年时丧父,家道中落;13 岁时随家迁居上海,15 岁就学于西人开办的中西英文女学,成绩优异,能说一口流利英文。她性格开朗,喜欢运动,爱好洋场的时髦习尚,如郑逸梅说:“明珠具新头脑,新风格,什么舞蹈、游泳、歌唱、骑马、踏自行车、驾亨斯美(美国蜂雀牌汽车译音),她都有一手。在旧社会风气未开时,这一系列的玩意儿非一般闺秀名媛所敢尝试”,“F F 女士”的名号由此而来。 8
殷明珠在女校读书,尤其喜欢看电影,那时上海有数家西人经营的电影院,好莱坞影片源源而来。一系列描写侦探盗贼之类的连续长片,如《宝莲历险记》(ThePeril-sofPauline)、《爱莲娜新历险记》(TheNewExploitsofElaine)、《大阴谋》(TheBlackSecret) 等,女主角皆由白珠饰演,深受一般观众喜爱,殷明珠也大为倾倒,时常模仿她的装束。其实不光是白珠,凡影片中的女星对于骑马、游泳、开车等于家常便饭,而FF 所模仿的正是好莱坞作风。
关于殷明珠的生平传记,数郑逸梅(1895-1992) 的《影坛旧闻》(1982)一书最为显要,然而很多历史细节被省略了。 9 书中说到“F F 女士”是她的中西女校的同学们给起的,并由社会人士使之传播开来。这一过程应该有不少故事,根据1924年《电影杂志》中朱瘦菊的说法:“儇薄子以其蛮靴发,有西方美人风味,因加之以ForeignFashion西式的徽号。”10 可见FF伴随着不同的观点和情绪,这段话也使这一“过程”富于想象的空间。
殷明珠原名尚贤,小字龙官。《影坛旧闻》说“明珠是她的别名,后来作为艺名”。关于取名“明珠”有不同说法,大多说她因为倾慕白珠而取。11但据殷明珠1922 年在《快活》杂志上自述:“影戏诸艺员中,予尤服膺白珠女士。时人称之曰‘宝莲’,盖以《宝莲历险记》一剧而得名也。其表情之妙,实非碌碌余子所可企及。予何幸乃得与女士同名。女士名珠,予也以珠为字。”12 看来她早已取名为“明珠”,与“白珠”是一种巧合。既然坦陈其对白珠的仰慕之情,如果真的取名模仿,也不必否认。另一种说法是她到了上海之后取的,应当在进入中西女校之时,嫌原名不雅,因此改名为“明珠”。学校为西人所办,或许学生该起个洋名字,她确有西名Pearl Young( 又作Pearl Yang或PearlIng) 13 ,即单名译为“珠”了。
1921 年在“交际场”上殷明珠与但杜宇初次相遇。但杜宇(1897-1972) 属新进名流。他原籍贵州,出身于书香门第,曾祖但明伦为《聊斋志异》作批注,遂名垂文史。13 岁时丧父,门第凋敝,后来携母等来上海谋生。其时上海流行美女月份牌,但杜宇即在这一行当中崭露头角。他聪明绝顶,单看其《杜宇百美图》便和沈泊尘、丁悚的风格大不一样,完全是新潮开拓。在这交际场中,这位来自僻壤的小伙子正闯荡出一片天地,已经与人合资从一个洋人那里买下一架旧摄影机,踌躇满志地准备自己拍电影了。但杜宇是个影迷,也是白珠的粉丝。1917 年为包天笑主编的《小说画报》作一幅《和好如初》的插图,题曰: “美国著名影戏大家宝莲女史侦探戏中之一幕”,口吻很是虔诚。
他对明珠久闻其名,当下邀请拍电影,她欣然应允。
《海誓》使殷明珠一鸣蹿红,实际上影片占了她不少便宜。当时《申报》上的广告大书特书:“FF殷明珠女士杰作《海誓》六大本”14 ,或如《新闻报》大字标出:“请看F . F . 杰作”15 ,卖点在于F F 的名气。大多数观众冲此而来,为了一睹殷氏的风采。影片女主人公叫“殷福珠”,与殷明珠真名相似,故意使用“影射”策略,为的是使观众看真人更甚于看故事。《海誓》见世后数年间流转放映于上海各影院,据说卖座之盛,超过舶来片。的确与外国片相比,本土片流通方便,或租赁费用较为低廉,其重映频率也较高,除这些原因之外,F F 具有特别的号召力。如1923 年3 月《海誓》开映于法国影戏院,《申报》广告云:“钟鸣七下,满座牌已高悬铁棚之外。此片表情确有过人之处。殷明珠之一举一动,无不描摹入神。”16 又如6 月的《申报》云:
“《海誓》影片,前晚映于新海伦,颇受顾客欢迎,连映四夜,坐客皆满。咸以殷女士之表情,实足满意也。”17 也有截然相反的批评,如同年7 月《最小》报中楼一叶说:“其最为是片之玷者,则殷明珠之表情也,几乎无一处不出之浮滑。”18 不管怎样,由《海誓》催生了最初的国产片评论,而殷明珠则标志着国产电影“明星”的诞生。
当时观众对国产片不看好,但出自爱国心理,评头品足之余也勉励有加。对《海誓》的不满大多集中在情节或场景有欠“逼真”方面,如有的指出福珠去看她舅父,去时带一只手提皮包,出来时换了一只日本式的藤夹,于是觉得莫名其妙。或者“福珠要蹈海时,面带笑容,就好像拿着蹈海看做一件好玩的事似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19但杜宇初拍电影,技术和设备都极简陋,这类例子颇多。有趣的是,国人看惯了好莱坞电影,耳濡目染,动辄以之为标准。如周瘦鹃(1894-1968)在影片开映数天之后即在《申报》上发表《记海誓》一文,可说是第一篇像模像样的国产片影评20 ,文中认为殷明珠在某些情节的表演“表情俱佳”,但与好莱坞明星恼门?塔文(NormaTalmadge,1893-1957) 或曼丽?毕克福(MaryPickford,1892-1979)相比,“固相差尚远”。不过最后希望《海誓》的制作者“精益求精,勿自馁退”,并乐观表示国产电影由此“发轫”云。这番评论在今天读来不免感慨系之,从最近几部把“大片”搞砸的例子来看,百年之后的中国电影仍带着“先天不足”的胎记,悲夫!
另外饱受诟病的是影片过于西化,不光人物皆穿西装,室内家具等全是西式,当然在表现爱情方面也颇为大胆开放,以致有人以中西风俗迥异为由,要求把剧中男女拥抱的镜头删除掉。21 这部电影如此洋派,体现了殷、但的共同作风,两人初次合作,不仅心有灵犀,且种下爱根。碰巧影片中的男主人公也是个画家,不知是否但杜宇有意作自我影射,埋下伏笔。后来但杜宇对明珠展开追求,却遭到殷母的反对,恐怕有辱诗礼家风,不许明珠再拍片。三年之后,她冲破阻碍重又回到影坛,1926 年与但杜宇结婚,成为中国第一对“银坛夫妻”而传为美谈。
二、“明星”的来由与时尚杂志
殷明珠名声在外,在拍《海誓》之前即给印刷媒体瞄上,在“西洋时髦”上做文章。1921 年先是《时报图画周刊》刊出她的照片,9 月里周瘦鹃主编的《半月》杂志上有KK 执笔的《FF》一文,颇为别致,开头说:
自男女社交之风尚开,《时报图画周刊》之艳影出,人乃无不知有窈窕倜傥之F . F . 者。F.F. 为英文FOREIGNFASHION 之缩写,译意为外国式,因其装束力摹西式,极艳丽之致,出入于交际场中,进退自如,久蜚芳誉,而其装束尤擅浓华,大多别创一格,力开装饰风气之先河,在海上游戏场中俨执交际界之牛耳。人见其浓若桃李,艳媚入骨,莫不心醉神移焉。22此文叙述F F 能骑马、泅水、自驾汽车等,当然涉及电影和宝莲,不无夸张地说殷明珠“好观电影,剧院每一片出,虽载风雨,亦必往观,海上所演者,殆或无遗。其装束均摹影戏中女郎,故尤得西方美人之风度。平生所推崇者,唯一宝莲女士PearlWhite……而其姿容之美,亦克似于宝莲”。
文章疑出自袁寒云(1890-1931)手笔23 ,用文言写成,满篇艳辞丽藻,颇有唐人“传奇”笔意。
比方叙及明珠家世时说她的后母不良,由是某姑妈聘她为媳妇等处,与一般殷氏传记不合。作者说这些都是从一位叫“凌波”的朋友那里听来的,如果添油加醋作小说家言,也无可厚非,然而文章刻意渲染殷明珠的罗曼史,说她有未婚夫,在某洋行任职,“每星期六,夕阳方斜,秋千刚罢,其未婚夫某君恒驾油绿之车,来迎芳躅”。包天笑(1876-1973) 的《钏影楼回忆录》也提及这个名贵女校,每到星期六下午校门口停满了私家车,把千金们接回去。24《F F》一文更诗意形容这对情侣“鞭丝轮影,相与俊游,迨至疏星三五,凉月澈照,乃轻车缓缓归”。后来又说:“今年则人事已非,花寂云去矣”,似乎明珠与其未婚夫断了关系。作者议论说“飞短流长,吾终不敢信,亦不忍信之”,为她深加惋惜。
如此大爆明珠的绯闻艳史,倒也凸显了F F的含义,正如说到明珠“剪发易西装,为解放女子”,为自由恋爱的风尚张目。不消说她的从影之举也是“自由”的表现,文章也不忘为《海誓》预做广告,说她“近方从事于影戏事业,将来环姿艳体,显露于绮场绣幕间,其芳誉当十百倍于此间也焉”。
1921 年上海流行杂志风起云涌,如《礼拜六》、《游戏世界》、《快活》、《家庭》等纷纷登场,其中《半月》杂志卖力为殷明珠做广告,实际上出自其主编周瘦鹃的追星热与生意眼。这番“捧角”之举一箭双雕,一方面对国产电影满怀信心而呼唤其出台,另一方面也是为杂志自身品牌,使之成为一种都市景观,并居于打造时尚的新潮前沿。殷明珠正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其“F F”的徽号具有“西洋时髦”及好莱坞作派的丰富含蕴,不过也正巧碰上周氏,此前他在流行杂志上不断发表“影戏小说”,热心介绍外国电影,又在《申报》上连载《影戏话》,对于世界电影作了系统介绍和评点,竭力输入电影观念。25 也恰恰是周氏,在引进好莱坞明星文化方面有褴褛筚路之功。
早在1915 年《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周瘦鹃《美国影戏中明星曼丽碧华自述之语》一文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