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保瑞:对星云大师谈观世音菩萨的反思

作者:发布日期:2016-01-26

「杜保瑞:对星云大师谈观世音菩萨的反思」正文

一:前言

笔者常常阅读星云大师的文章,也不时有机会亲近佛光山各种相关活动,深觉星云大师真是一位智慧悲心过人的菩萨,他其实是一位实践者,固然有许多的讲话、开示、甚至直接的文字着作,但其实都是以教化为目的,实用为主,是对佛法的生活面运用,而不是对佛教思想理论的学术性探讨。当然,星云大师所述皆真,作为引导大众的大师,自然所言皆如理,因此要对大师的思想做番探讨,其实颇为多余,应该就是专心听话,诚恳接受,认真执行,这样就是对大师讲话及写作的最好学习方式。本文之作,即是抱持学习的心态,想要对大师有文字着作的专书《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进行心得反思。

大师谈观世音菩萨,仍是运用面的为主,大师既是佛门中人,已是深信佛法,自然无需为有佛无佛的学术辩证,对观世音菩萨的存在就是深心信仰而已,在信仰的基础上,大师谈了许多运用的智慧,就是这些智慧,让笔者深为折服,并引发自己的反思,值得为文记述。

本文之作,针对《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一书进行心得反思,实际上并不是在做学术探讨,本文之段落标题,仍为大师专书中之标题,笔者对大师着书中若干段落之文字义理深受启发,欢喜为文,以使自己受益更深。

笔者母亲信佛,自小就说已为笔者祈请做观世音菩萨的契子,虽然混有民间信仰的习俗,但笔者自幼就是一句闽南语发音的:“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常念心头,甚至晚上做恶梦时也是这一句佛号将自己冲醒,所以自觉受恩於观世音菩萨,而大师本书之书名《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真是深深吸引笔者,企欲知道观世音菩萨如何存在?然而翻阅已毕,大师其实不是在学术上做甚麽学理的辩论,一如士林哲学的上帝存在论证般,大师是在已然深信的基础上,如何透过实践力去把观世音菩萨彰显出来!这些实践之知,也是笔者想要受为己用的宝贝,既然如此,就藉由书写功德,收入心内!

二:怎样知道有观世音?

如果相信大乘佛学命题,众生皆有佛性,甚至众生本来是佛,则理论上说有观世音菩萨或其他一切菩萨的存在就不是难事了。既然如此,星云大师问这个问题的重点何在?原来,大师的重点是在,有没有观世音菩萨这不是理论上的问题,而是在有信仰的前提下,作为有情众生的存有者,如何在生活中体知有观世音菩萨?那这就是要靠每个人自己实践的智慧了。参见其言:

也许,你会怀疑:“真的有观世音菩萨吗?”

或者,你会自问:“观世音菩萨真的灵验吗?”

观世音菩萨在哪里?

他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当觉知到自己起慈心,即知有观世音菩萨。

慈是“予乐”,悲是“拔苦”。慈悲两字,代表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累劫勤苦──“给予一切众生快乐,拔除所有众生之苦”的无我精神。

当我们心生起带给别人快乐,为别人解决问题的善念,并化为实际的行动,那就是观世音菩萨和我们印心的“拈花微笑”之时!

观世音菩萨具有各种的化身,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有时是一只狗,或是一朵花,乃至我们的敌人,他们在某个特别的时刻出现,甚至发生某种现象,都隐藏在因缘之中,要去参究洞察的观音心。如果以世俗之相,要去寻找观世音菩萨的话,就好比水中捞月一般,徒劳无功的。[1]

确实,既然信佛了,则佛法中的世界观,以及它在世界,就是一切皆真皆实,然而菩萨为意生身,自然不是肉眼能见,因此见不见菩萨身其实不是点,若是有修行证量甚至有神通者自然能见,但就一般人而言,如何去亲近呢?星云大师的话语真是智慧之语:既然人人本来是佛,且众生皆有佛性,自然人人以成佛为生命的根本意义,而成佛以救渡众生为法门,因此人人心中都种有观世音菩萨的愿力,因此<当觉知到自己起慈心,即知有观世音菩萨。>,甚至,<观世音菩萨具有各种的化身,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有智慧如此,何愁众生不得救渡?众生都是生活在种种烦恼苦痛之中的,都希望有位大力能仁的菩萨能救助自己,但是否真有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否真的灵验?其实,问这些问题及担心这些事情都是无用的,只有在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乐於助人,发起善心,发挥佛性,去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生命的真谛。至於自己所需要的帮助,那就先随缘了。若人们相信有观世音菩萨,而自己没有时时助人的善念,只是在面临危难时脱口呼喊,此时一心质疑有没有观世音菩萨或是否真的灵验?这样的行为本身是矛盾的。平常没有善心助人的人临难时也不会相信有免费的善士会救助他的。如果其人於临难时真心相信,并真心祈祝救助,则此时当下此人必已发了善心善念,必已起惭愧心,亦即已是深心信佛的人了,则其祈祝并获救渡即属合理并可能。

所以,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对这个问题,星云大师的处理并不是从外在世界的任何现象去让人确定知道真的有观世音菩萨,原本人们希望被说服有观世音菩萨,从而自己可以安心信仰。但经过星云大师的智慧改造,这个问题已经转向为怎样让自己做观世音菩萨的事业,以让众生得利而得信观世音菩萨,所以是让别人知道有观世音菩萨,而不是让自己被说服有观世音菩萨。至於怎样让别人知道及相信,重点就在於将自己的佛心佛性彰显出来,一念心善及於助人,世人就知确有观世音菩萨了!

三:训练圆满的观音心

要让别人心相信有观世音菩萨,就要自己来做观世音,但做观世音菩萨决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碰到别人需要帮助时才展现出菩萨心肠,而是平常就要展现,并且能使自己受益,如何操作呢?就是平时自己碰到困难时也可以运用观世音菩萨的心肠来面对,这同时是自我锻炼,同时是培养自信心,就是把自己当作观世音菩萨来帮助自己,这时也等於就是观世音菩萨来救渡自己了。参见其言:

换一个角度,当面临痛苦时,试着把我们的角色转换为观世音菩萨,想像观世音菩萨在面临这个困境时,他会怎麽做?是手忙脚乱,还是从容以对?他怎麽让自己的心处於平静安定状态?

在此之前,你可以先默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让观音的慈悲心流入你的心中;如果你能以观音心去面对痛苦,相信你对痛苦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会比较敞开心怀去面对化,而痛苦对你的负面影响也会锐减,甚至会消失。

同样地,当我们面对家人的痛苦、朋友的痛苦,乃至陌生人的痛苦敌人的痛苦、一切众生的痛苦,我自若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去看待他们,是不是也有不同的感受?变得更能同情、宽容和体谅。[2]

世人都希望有困难时被救助,自己当然也是,当有困难时,星云大师不是要人去诵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来救渡自己,而是要自己用观世音菩萨的心眼来看待自己的处境,观世音的心眼是甚麽呢?不过就是慈心与悲心。自己为何会有困境呢?是自己的贪欲?还是他人的恶念?若是自己的贪欲,则一念慈悲心起便立即浇熄贪欲而远离烦恼。若是他人的恶念,则自己慈悲心起,也会对他人的无奈为恶升起同情,把自己所受的苦难视为对他人的慈悲承担,就自然不会再怪罪他人,而自己的苦难也就变成只是多一些辛苦的劳务而已,则自然艰困悲苦之情也就消弭了!这是何等的智慧啊!慈悲心一念兴起真是除万难呀!

另外,看到他人正在受苦,有时候因为知道就是他们自己的过错造成的,因此会兴起厌恶之感受,甚至对於的人的苦难,更易有责难对方遭受报应的心态。不过,观世音菩萨就是观众生之苦而救渡之的,为何要救渡?因为众生就是在受苦之时才懂得反省的,此时有大慈悲心的菩萨施予救渡,才是施予学佛好因缘。凡人视自己为凡人,因此见人受苦会有责难讥笑之心态,但若是自视为菩萨,对别人就只有同情悲悯之情。说到底,星云大师不是要人去求观世音菩萨来救渡自己,或救渡他人,而向来都是要自己以观音心去对待自己及众生,视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这,似乎正是大师自己心境智慧的写照,就是他自己这样做了,所以才知道用这样的方式来彰显观世音菩萨的救渡精神!

四:愿心的华

观世音菩萨是有求必应的,不只是苦难的解除有求必应,其他的愿望也可以为你达成。星云大师就说明自己从二十岁以前,到二十岁以後,四十岁以後,五十岁以後向观世音菩萨所求的事情,从中见出大师自己的心愿之提升,甚至最後就是祈愿让自己就来做观世音菩萨的圣事。参见其言:

多年来的修持体验,使我深有所感:“发心立愿”如同学生的升级,应该要策励自己不断进步,像地藏菩萨的誓愿从“超度亡母,出离苦趣”到“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经过了无量亿劫的考验;弥勒菩萨的发心从“求名求利,游族姓家”到“降娑婆,广度众生”,也是多少阿僧只劫心的提升的结果。

而我单单一个愿心,就花费了一甲子以上的岁月,在人间佛教方面,才渐渐有一点点了然於心;在修道成绩方面,才慢慢有一点点差可告慰。可见生命是一场长久的马拉松赛跑,谁能“发大愿心”,坚持到底,谁就能真正地给人好因好缘。

就让我们发心立愿:处处都见观世音,自己愿做观世音;既做观世音,喜为他人圆满所愿![3]

大师说他二十岁以前求的都是自己的能力福慧,二十岁以後则都是为周围的众生求福寿平安,四十岁之後则是为全天下人求和平安乐,但五十岁之後却不再是请求甚麽而是要求让自己来做甚麽,而所做的都是利乐天下人众生的事业!所以大师意识到,发心的境界层次是要一次次地提升的,这真是令人敬佩,反省一般世人,固然稍有起心动念要助人,但都会受到能力及愿力的限制遂适可而止,甚至退步。因此能力的提升绝对是要务,但是能力的提升决定於愿力的大小,愿力小者所需的努力也就更小,其结果能力也就大不起来了。原来能力的背後就是愿力,而愿力受制於我执的大小,我执大者助人的愿力就变小了,我执小者助人的愿力才会变大,则愿意学习努力的动力也才会加大,其结果就是能力不断地增强,关心的对象愈来愈多,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