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兴元:“知识贵族”哈耶克其人及其对世人心智和国际大局的影响

作者:冯兴元发布日期:2009-09-21

「冯兴元:“知识贵族”哈耶克其人及其对世人心智和国际大局的影响」正文

记者:哈耶克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其在经济学领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哈耶克对于经济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有哪些?

冯兴元:准确地说,哈耶克是当代古典自.由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称自己是一位古典自.由主义者。哈耶克在经济学领域以其货币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获得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间接地对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与宪.政经济学做出了贡献。

他在经济学其他方面的贡献还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哈耶克对不同经济体制的运行效率进行了比较,把局部知识和分散知识的概念引入到经济体系运行的分析中,这是他独树一帜的研究。他的结论是,只有通过具有竞争和自由定价机制的市场体制,才能有效利用知识和信息。比如,他提出并解释了自发秩序和建构秩序的概念,他解释自发秩序是人的行为的结果,而非人为设计的结果,市场体制也可被视为自发秩序,价格作为组织生产与消费的信号,能够充分解决分散知识的问题,经济运行效率倾向于高;建构秩序属于一种系统外部强加的秩序,人为的秩序,一种计划秩序,要求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计划者,但这不符合人的本性,对个人自.由造成了损害,建构秩序如计划经济不能解决分散知识和信息的问题,再伴之以计划者个人偏好替代所有其他个体的偏好,经济运行效率明显倾向于低。第二,哈耶克认为竞争是一种发现程序,很多知识在竞争的过程中发现并创造和利用,而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就是自由市场制度。在竞争性的探索过程中,资源转移至最具企业家精神的人手中实现了最有效的利用。第三是知识分工思想。我们一般讲劳动分工,哈耶克则进一步提出知识分工。比如市场过程就是最能够有效利用知识分工的过程。第四,哈耶克运用了演化论的视角,把经济是作为一种复杂现象、演化系统,并对经济和规则的演化进行了精到的分析,对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导着整个西方经济学界。哈耶克对于国家干预行为有着不同的看法,他的见解是什么?历史发展对于他的洞见有着怎样的验证?

冯兴元:哈耶克发展的经济周期理论比同时代的人更为深入地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发生机制,与凯恩斯关于经济周期理论的潜台词“进行国家干预”不同,哈耶克一直持相反的意见,他认为大萧条或者衰退实际上是经济恢复均衡的过程。对于经济周期,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竞争与市场机制来自发调节相对价格结构,政府的干预会拖延经济周期并影响相对价格的调整,看似在医治危机实际上却加重了危机的复愈。哈耶克曾指出政府干预会导致一种干预程度不断上升的“干预螺旋”。这是指政府干预会引发政府进行进一步扩大干预的需要,从而导致更多更大程度的政府干预,由此形成一种干预程度不断上升的态势和局面。

但是,在现代的政治框架下,没有一个政府敢于在经济萧条面前无所作为,市场的逻辑与政治的逻辑往往互相冲突,正是这样的两难困境,使得哈耶克更为纯粹的经济学推理无法与凯恩斯具有政治实用主义特征的政策建议相抗衡。结果,哈耶克关于货币、资本、商业周期的研究成果曾长期被很多人遗忘。

记者:某种程度上,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只有能够对现实经济发展起到作用,才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研究。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对哪些国家经济发展产生过影响?

冯兴元:哈耶克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里根―撒切尔主义的精神导师,撒切尔夫人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评论说,她年轻的时候读过,后来又经常重温“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最强有力的批判”――《通往奴役之路》。她受到哈耶克著作的很大影响,包括《自由宪章》和《法、立法与自由》,她称这些著作为杰作。哈耶克通过撒切尔夫人而结识了罗纳德•里根。里根也曾表示从哈耶克的著作中受益匪浅。

撒切尔与里根很喜欢哈耶克的思想,同时也是哈耶克经济思想的实践者,在他们的任期内推行了很多减少管制的措施,包括在经济上削减赋税、自由竞争、放松管制、私.有化和鼓励个人财富的积聚等。随着哈耶克思想对英美两国的经济政策产生影响,它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记者:哈耶克是极端的反对政府干预还是认为政府干预存在一定合理的空间?

冯兴元:哈耶克反对政府干预,但并不代表他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他在《自.由宪.章》里就赞成适当的政府税收。哈耶克主张消极自.由,经常对于政府政策的影响提出预警性建议,他崇尚的是一种自发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下政府无可干预的内容,它所扮演的只是一种维持秩序的角色。

记者:哈耶克思想发展中的一条重要主线是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潮的较量,在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大论战中,哈耶克提出了哪些挑战性的观点?如何理解它们?

冯兴元:20世纪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大论战,实质上是关于中央计划经济能否有效运行的辩论。

以哈耶克和米瑟斯为代表的一方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的公有制性质决定了不存在它们的交易市场,不能成为交易对象的前提使生产要素的货币价值无法确定,丧失合理货币表现价格的经济制度最终指向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不可计算性。换言之,没有自由市场就没有价格机制,没有价格机制就无法进行经济核算,经济核算的实质并非在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而是引导资源的最优配置。

论战的另一方奥斯卡•兰格提出了竞争性的社会.主义解决方案,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可以通过试错的办法获得均衡的价格,从而社.会主义经济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哈耶克随即对兰格的方案提出了三方面的批评:第一,信息问题。他认为中央计划经济存在信息收集和处理上的困难。第二,激励问题。他认为中央计划经济存在激励方面的问题,那些代理掌管资源的人缺乏做出有效决策的激励?。第三,静态分析。哈耶克指出兰格等人的静态分析方法错误理解了价格机制的真正作用,资源和产品种类的多样性、市场的多变性会使试错来确定价格的办法无所适从。若要理解价格的真正功能,必须把它视为一种传递信息的机制,当价格更具刚性时便不能发挥出这种作用。与市场不同,计划经济中的中央计划者缺乏必要的信息,有效配置资源所需的价格及成本信息又必须通过市场过程本身才可获得。所以哈耶克认为,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市场经济效率显著优于中央计划经济。

记者:《通往奴役之路》是哈耶克最广为流传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一部著作,这部著作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如何看待对它的争论?您对这部著作如何评价?

冯兴元: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着力于批判形形色色的集体.主义等思潮,他认为所有这些思潮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都有集权化的倾向,都会不可避免地会迈向专制。哈耶克认为,人们逐渐放弃了经济事务中的自由,而离开这种自由,就绝不会存在已往的那种个人的和政.治的自.由。哈耶克全书的出发点是,恰恰是自.由主义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成就,会给自.由主义带来灾难。这是因为,人们往往把因为自.由主义而获致和享有的富足生活看作为保险的、不可丧失之占有物,只对实现更多的、新的权利要求感兴趣,而对原有的自.由主义原则失去兴趣,把这些原则看作为妨碍其实现新的权利要求的障碍。这里,福利国家就是一例。对于福利国家的公民们而言,财政负担不堪重负。哈耶克的图书以《通往奴役之路》为书名,实际上反映了他认为上述发展相当于在走一条下坡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个人自由会不断丧失。

哈耶克提出,实行中央计划的实施依靠于小团体统治阶级,它们在没有价格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情况下决定资源和产品的分配和发放,无法依靠信息来做出正确的决策。对经济计划在实践中的不同预见,加上中央计划者在分配物资上的不断失败,最后会导致计划者开始运用高压强迫力量来维持计划。哈耶克进一步认为,社会大众会感觉计划的失败是因为国家权力不够、无法有效推行目标所造成,这样会使大众开始投票支持中.央集.权,支持某些人攫取政治权力,计划者的偏好将会替代民众的偏好。

在经过这一连串的恶化结果后,一个国家便会毫无悬念地转变为极.权主义。对哈耶克而言,“通往奴役之路”代表了国家进行集中计划的开端,随著自.由市场制度的瓦解,所有个人的经济自.由和人身.自由都将化为乌有。

记者:哈耶克的思想源于奥地利学派,受到奥地利经济学派门格尔、维塞尔和庞巴维克等人较深的影响,他在日后的学术研究中沿袭了奥地利学派的哪些传统?

冯兴元:哈耶克继承了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包括个体主义方法论、主观价值论、非均衡论等等,他也基本沿袭了奥地利学派不用数学的传统,但他的经济周期理论却是基于他所反对的静态均衡观,发展动态的均衡理论是哈耶克追寻的目标,遗憾的是他最终未能完成。

记者:哈耶克早年曾经信仰费边社.会主义,后来他远离了这种社.会主义思潮站在了自由.资本主义的一边,他这种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

冯兴元:事实上哈耶克早年同情左派,曾经信仰费边社.会主义,两个人的启蒙对于哈耶克的思想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就是门格尔,哈耶克的一位大学老师曾经推荐给哈耶克一本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该书直接影响了哈耶克的价值取向;另一位即米瑟斯,他曾经是哈耶克的老师,他的观点也直接引导了哈耶克思想的变化。但需要指出的是,哈耶克从未受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也反对高度的计划性。

记者:《货币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是哈耶克关于经济周期理论的第一本著作,他主要的观点是什么?与凯恩斯关于经济周期的解释框架相比,他们的区别与分歧在何处?

冯兴元:哈耶克的《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早于1929年发表,他的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关注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因素:从投资到消费,存在着多个经济活动环节,经济本身的自然利率维系着经济活动正常的运行。但是,如果利用银行信用体系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就必须忍受由此带来的经济周期。这是因为对银行系统的财政干预影响了价格信号和利率,过低的利率刺激投资者把大量资本投入到远离消费的生产环节,经过最初的持续繁荣后,用于消费品的资金将发生萎缩,各个环节的相对价格发生扭曲致使最初的投资热潮退却,随之而来的便是衰退与危机的来临。

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区分述经济周期四阶段,即繁荣、恐慌、萧条、复苏,其中繁荣与恐慌是经济周期中两个最重要的阶段。在繁荣后期,投资者由于对未来收益的乐观预期而追加投资,致使生产成本逐渐加大或利率上升,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到崩溃的边缘,随即带来的是投资者信心的破灭,投资大幅度下降使经济进入到萧条与危机阶段。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认为国民收入的水平取决于总需求,危机的出现在于总需求不足,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以投资分析为中心来探讨经济周期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凯恩斯与哈耶克的解释前提假说不一样,凯恩斯从总量的角度来说明,强调总需求不足,哈耶克等奥地利学派实际则从真正的个体角度出发,强调相对价格扭曲的影响。

记者:哈耶克于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在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其著作涉及广阔的知识范围,跨越了心理学、政治哲学、思想史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等众多领域,从此意义上讲,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家。如何评价他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这对他在经济学领域的探索有何影响?

冯兴元:哈耶克于192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又获政治学博士学位,1929年获维也纳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哈耶克把科学视为一种整合的科学。他大学中最初的一年半时光用于钻研心理学,1952年首次发表心理学著作《感觉的秩序》,这部著作可以视作他后来许多方面的学术研究的灵感来源,哈耶克日后的很多学术成果均可以归结到他的感觉秩序观。他在知识论方面的著述广泛,贡献突出,被美誉为“知识贵族”。

哈耶克从不把自己看成一个纯粹的经济学家,他的社会理论是一种整合的体系,涵盖了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众多方法论不同的领域,与其他学者强调学科中某一片段的特点不同,哈耶克的研究更像是在绘制一幅宏伟的社会科学画卷。在学术高峰的攀登道路上,哈耶克所处的位置,即便难以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仍罕有当代人可以与其华山论剑,一争高低。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