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兴元:中国的地方文化与地方发展模式的演化」正文
夏业良:非常精彩的演讲和解答。下一位演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的冯兴元先生,他是透过一些更多的视角来看中国问题。
冯兴元:感谢大家,我听了贺老师的话,就想起来他是一个总统候选人,不需要稿子的。我的题目是中国的地方文化与地方发展模式的演化,先把文化的概念澄清一下,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地方问题的特点,中国地方文化跟地方的关系。1998年的数据,各个地区级的政区,它的GDP相对于全部平均值的偏差情况,你可以看到最深红颜色的部分,就是人均GDP最高的地方,珠江,长江领域,还有黑龙江那边有一点,我要讲的是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涉及到在长江三角洲,珠江模式是在广东这边,给大家看一下。
先澄清文化的概念,文化是大家共同拥有的知识,大家以相同的方式阐述他们的经验,并依据共同约定的规范行动的知识。基本的信仰和世界观,来看看哪些方面影响世界观:这些世界观又影响到文化。首先是环境,自然,地理,历史环境,还有人类的本性,资力,由于生活压力可能会冲动去寻觅,为了生存,或者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人可能还有利他方面,都会影响到世界观,进而影响到文化。还有现实是什么?事实是什么?还有人类的活动,这几个方面,还有时空。如果我们看一个地方经济,你可以看到地方经济的系统,你可以看到这个地方内部有储蓄,还有资本的净流入,只要你是开放的市场,开放的区域。还有如果我劳动力的工资在本地比较高,外部劳动力会进来。还有本区域的人口本身,人口的增长,工作人口,年轻人口的增长。这些投入促进了居民自己的投资,资本增长,劳动力的增长,促成了区域产出的增长,区域产出增长以后可能还有一部分卖出去,这里边还有知识因素,所有这些方面,文化是作为一个制度环境,非正式制度,它体现了所有这些方面。政府政策跟法规也是影响到所有这些环境。哈耶克讲了三方面的演化,物种层次的演化,个体发生学层次的演化,社会文化层次的演化。不同的个体随着时间的演化,慢慢形成的,人类的知识不断演化积累,更新替代,不断传承沿袭下来,有人理性行为的结果,个人不能通过计划来设计这样的文化,这里面就想到了我们所谓经常讲的主流政治文化,共产主义到底是不是一种文化,这就看是不是大家共同享有的知识,共同接受的规范,很多人会说不是。
其中有一部分价值观被同化到你的心智里面了,如果同化程度高就是一种文化了。正统的政治文化,它通过无论是单方向的政治教育,或者是主流媒体的宣传,或者是压制,或者是主动接受,有一部分被你接受下来,内化在你的行动中了,就叫正统的政治文化。
文化的演化,存在着规则的演化,规则包括了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里面包含了文化,文化的发生,传递,改造,选择,再生。刚才讲了一些概念,现在讲核心的,哈耶克讲的文化的演化,文明是演化的产物,在演化中生产的自发秩序或扩展秩序是人类行动的结果,而非出于人类理性的设计。儒教是不是扩展秩序,我不是专家,我反对这种过于夸大的作用,我们需要它,但是这个很难实现,我们还是要达到宪政自由的制度更好一点。
在演化中积累,在习俗和传统中的知识有利于生产其上的群体的生存,发展和竞争文化的演化作为一种群体选择,地方某种文化体现某种特点,是因为很多人在认同它,在实践中受它的约束,体现出这样一种文化的现象,这种现象有一定的频率,出现有频率,所以它作为一种特征,被继续延续下去了。还有一些频度太低,或者没有出现就被淘汰掉了。所以文化从系统来看,首先守旧的因素,维持旧有文化的因素,系统外部,地方外部可能存在战争,竞争,或者是内部外部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同化。
我们看看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演化经济学家讲过,制度跟发展之间存在着累积因果关系,你不能说文化决定了经济发展,非文化决定论,哪个国家的文化就是好的,我们国家的文化就是差的,这种观念是错的。累积因果关系,文化影响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影响文化,是这样一种关系。我们有很多的地方文化,现在回到正题上,结论很简单,但是这个推导,一方面是我学习的结果,也是很大家交流,我们存在很多地方文化叫做亚文化,有关文化最好的定义,温州,苏南,珠江都有不同的亚文化,还有很多的子文化,这里面受到自然要素的影响,历史环境的影响,政府制度环境的影响,这些亚文化反过来对几个地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现在看到地方文化的特点,一个是温州,有人把温州叫海洋文化,苏南叫水文化,还有其他地方,高山文化,盆地文化。孔子也说过,近山则诚,近水则灵,从我们中国来看,确实有这个特点,在山区的跟在水边的,确定反映人的个性不一样。还有水势使人和,使大家能够走在一起,山使人分割。温州的文化,先把所谓的水文化放开,看看温州的文化,首先它是事功,南宋的时候,永嘉学派也是慢慢演化生成的,南宋的时候中国的政治中心难移,很多人到温州做生意,那时候涉及到海洋的交通成本比较低,当地的资源非常匮乏。这种自然环境迫使温州人去经商,重视商业的发展,如果单纯靠农业他们养不了自己。由于他们重商,需要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合作,所以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地方认同,本地认同和强大的非正规的社会网络。我们中国流放的人,温州那一带,再远就是广东那一带,所以你看到越人,我们温州这一带就被称为野蛮人,珠江那边更厉害了,有一大片的荒山,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稀缺,计划经济时代之后就没有大的国有企业,为了自己生存必须自己去干,属于流动的网络,可以带动一方人,这里有钱赚。苏南文化,金三角,长江大三角里面的小三角,历来中央政府对那个地方特别重视,赋税要重,所以那边的人养成人的性格勤劳,精巧,秩序。可能苏南的人比我们浙江人更加服从一个皇权。这个跟刚才讲文化的特点,频度,有一种行为习惯,频度比较多,这是文化特征。吴人历来对中国的皇权专制文化认可度比较高,高于温州和广东那边,吴人非常勤劳,也是非常有智慧。苏南的文化,慢慢涉及到地方发展模式,先讲一下珠江的,里面有很多文化来源,珠江那边最复杂,还有岭南文化,中原文化,四川的巴蜀文化,很多文化交涉的地方。这个特点多元,兼容,有冒险性。
我们在八十年代,出现了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我们先把这个模式的特点讲一下,温州以发展个私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这里边为什么温州走上了个私经济,社团企业发展特别少?本身就是一直靠个体,然后是个人个体,个人的网络,只要计划经济一松动,不是去发展社团经济,而是去发展个体经济,发展的时候有障碍,一开始的时候不允许你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搞所谓的股份合作制,在温州很多绝大多数都是假的。我们国家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国各地推开,很多地方搞真正的经济体。实际上具体操作当中,各地的企业家都有头脑,还是搞个私经济,别的地方也是一样,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九十年代初的真集体,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的一个人做过一个分析:国有企业绩效不高。苏南那边本身的文化特征,涉及到跟上海比较近,有一个分工,上海的计划经济,双轨制,国有企业不动,可以发展集体经济,在计划当中买原材料,发展集体经济,比较灵巧,集体企业大量发展。
珠江这边就更容易解释了,你可以看到一个是地理环境,历史环境,还有文化因素在这里边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你可以看看不同的地方发展模式跟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95年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第一次改制是1991年,1992年,在此期间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比较是相对科学的。你可以看看各种地方发展模式的制度创新,学习竞争,他们在这种环境中演化,股份合作制已经讲到了,八十年代南海顺德的人要学习苏南,苏南地区到珠三角学习,在吸取外资方面突飞猛进。浙北地区跟苏州比较近,最初学习苏南模式,不行了,他们又跟温州学。九十年代末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模式,地方发展模式转向了温州模式,集体经济有私有化掉了。于是产生了很大的问题,我们很多钱放到了地方的投资公司,股份制跟有限公司制,那里面的大量的集体股份在里面,也就是说改制还不是彻底的。九十年代末以来,你可以看到的发展:苏南模式终结了,没有了,现在不提了。什么是后苏南模式?那是我们的温州模式,我提出一个浙江模式概念,就是扩展升级的温州模式,因为温州模式最初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在里面。有人说这是生产便宜货,生产伪劣产品的这种东西。以前重视商业,这一套东西慢慢恢复了,包括引入行业协会,包括对欧洲打官司,反反倾销发挥了作用。
市民社会的发展,商会的势力发展非常大,每个成员都是要付费的,提供的是一种产品,你要的我才给你,你提供了这样的产品,我才缴费,这就是良性循环。
有一个问题,有人误解浙江是小政府,大社会,那也不对,实际上要按照程度而言。浙江政府相对而言,市场的力量和社会力量更加强势一点,相对而言政府相对弱一点,尤其拿这个跟苏南,广州,其他盆地文化去比就更明显一点。接下去,以后地方发展模式怎么演化?还要走向有限社会,进一步发展市民社会,我们还要促进地区之间的竞争,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化决定论为什么是有问题的。比如说平时大家的观念文化的演化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是非常慢的,东北有一段时间大量的国企倒闭,对地方文化冲击非常厉害,有时候文化是一种振荡,可能对某一些群体的人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振荡,因为东北有些文化还是存在,但是你可以看到文化冲击还是很厉害的。
谢谢大家!
夏业良:冯兴元先生做了大量的实证调研,做了很多的课题,到浙江很多农村地方做了报告。他的这个演讲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家现在可以提问题,做评论。
提问:冯老师,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您是搞经济的,您怎么样看待郎咸平提出来的中国经济的八个危机,和二十天前的一个演讲,我们的未来和下一代很悲惨。
冯兴元:这两个我没有看过,但是我看过他的一个报告,他观察一个股份制银行,他就说银行私有制不一定是好东西,接下去说要加强党的领导,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能够搞好。即使他个体的财务学分析是正确的,那么他的结论是脱节的,所以他不是一个好经济学家,他可能是一个好的财务学家。还是我上午讲的小概率和大概率。
夏业良:郎咸平2004年在中国发表那套言论之后,对中国起了一定坏的影响,他的主张是回归到大政府,国家主义,他认为中国国有企业的绩效比民营企业更高,但是你想想他说的国有企业是哪些国有企业?所以郎咸平他是记者出身的公司财务专家,他很会抓社会热点,很会演讲,他的演讲学者不爱听,网民比较爱听,所以没有哪个经济学家赞同他,除非像杨帆之类的人会赞同他。郎咸平把一些东西放大,他是愿意做帝王师,根本不在我们讨论之列,他的东西我们也不是很关注。谢谢。
提问:冯老师,您好,您提到苏南文化,浙江文化,广东文化。我们发现珠三角,长三角是改革开放30年的两大引擎,很不幸期间有一个福建,福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似乎显得有些滞后,迈的步伐并不是那么大,是不是跟福建地区某种文化影响了?
冯兴元:福建和浙江都是计划经济的牺牲品,政府投资的时候对福建非常少,大量投入到山区搞军工,这样的结果就是比较均衡的区域发展格局,为改革之后的区域之间竞争创造了非常良好的条件。福建的文化跟浙江和广东是差不多的,还是开放性的,因为它靠海,有海洋的地方交通更加便利,因为这个路修起来非常贵,海路不要修,主要是造船的问题。福建也有开放性的特点,福建经济发展跟它的领导也有关系。地方的文化还是很重要,支持商业的文化就更容易发展,福建也不是发展得不好,相比浙江和广东来说逊色一点。
由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和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外传统文化与中国改革研讨会",已于2008年11月14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召开。这是冯兴元先生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