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细谱:中东欧社会党执政现状及其走向

作者:马细谱发布日期:2009-06-06

「马细谱:中东欧社会党执政现状及其走向」正文

[摘要]东欧剧变以来,中东欧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作为左翼政党,其任务是尽快把党建设成为西欧式的社会民主党,或欧洲“左翼社会民主党”。近20年来,这些党有时在朝成为执政党或参政党,有时又在野沦为反对党,但它们已形成为以左右翼两大势力较量为中心而轮流坐庄的一翼,其发展趋势和走向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关注。

[关键词]中东欧;社会党;现状;前景

东欧剧变以来,中东欧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作为左翼政党,有时在朝成为执政党或参政党,有时又在野沦为反对党,但它们已形成为以左右翼两大势力较量为中心而轮流坐庄的一翼,其发展趋势和走向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关注。

一、中东欧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国家发生的1948年苏联和南斯拉夫冲突、1956年波匈事件、1968年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1980年波兰团结工会运动等等,都给东欧国家的政治生活留下了极其严重的创伤,社会主义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而1989年秋发生在前东欧地区的剧变则是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东欧国家剧变后,短时间内形形色色的政党和组织竞相丛生,每个国家都存在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党派。议会选举、总统竞选、“休克疗法”,造成这些国家社会政治力量尖锐对立,使之陷入严重的无政府主义?泥潭。?中东欧各党对东欧政局动荡和政治多元化缺乏思想准备,在激烈的变化面前束手无策。多数党的领导人思想动摇,表现消极;而少数党的领导人则认为政治多元化还不够,应当立即取消共产党的一党垄断,实行多党制。在党的会议上就这个问题经常形成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主张恢复和建立多党制的一派,强调要实行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多元化,放弃一党独裁,让在野党在议会中占有席位,建立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西欧式议会民主;赞成保留一党制的一派,则强调要在一党制范围内体现多元化,认为推行多党制并非历史的需要和必然,解决经济危机的出路也不在于多党制。

如果说在1989年夏季,多党制观点在中东欧党内还是“反对派观点”的话,那么,同年秋季起,主张实行多党制的意见已在各党占据上风。在社会上和党内外的强大压力下,中东欧各党几乎同时宣布接受多党制的现实,表示“政治体制多元化可在多党制的范围内实现”,承认“在宪法的范围内可以存在作为反对派的运动和政党”。同时,还接受了议会民主制、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

在1989年底的暴风雨中,中东欧各党已处于十分困难的逆境之中。社会上一片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叫嚣,党内组织涣散,思想极度混乱。在这种气氛里,执政党内部发生分裂,有的被迫改名,有的自动解散;过去的友党在关键时刻倒戈,站到反对派一边去了;社会民主党重整旗鼓,分庭抗礼;农民党和部分“历史性”政党东山再起,恢复活动;一大批新的政党和组织涌出,咄咄逼人。多党制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中东欧出现了多党竞争的复杂局面。

在剧变面前,有些国家的共产党更名易帜,开始转变为新型的左翼政党。1989年10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易名为匈牙利社会党,从而揭开了共产党“社会党化”的帷幕;同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改名为“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和斯洛伐克民主左派党;1990年1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停止活动,波兰共和国社会民主党宣告成立;同年2月,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改称民主社会主义党;4月,保加利亚共产党改建为保加利亚社会党;1991年6月,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改名为阿社会党;罗马尼亚共产党经过几次改名,最终也在1993年改称为罗社会民主主义党;南共联盟1990年解体后,原六个共盟组织分别改称马其顿社会民主联盟、波黑社会民主党、塞尔维亚社会党、斯洛文尼亚民主改革党、克罗地亚民主改革党和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1990年7月,塞尔维亚共盟正式改名为塞尔维亚社会党。

与此同时,以前同共产党合作的友党亦先后脱离了共产党。紧接着,各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也纷纷离开了共产党。

1989年底和1990年初,所有中东欧国家都举行了议会和总统选举。在选举活动中,除个别国家外,执政的共产党大都遭到了失败,痛失政权。共产党被逼下野,右翼势力独揽大权。这样,多党并存,便产生多党制选举。反过来,多党制选举又激发了政党的诞生。1990年起,中东欧各国的政党组织如雨后春笋,竞相丛生。每个国家都存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大大小小的政党和组织。1990年12月,南斯拉夫全国共有248个政党注册。罗马尼亚有83个新党登记注册,后高达180多个。1989年底,匈牙利的政党组织已达50多个。1990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已有23个政党和组织。1991年9月,保加利亚的政党组织已逾80个。同期,波兰已有200多个政党。

如果我们将这些众多的党派进行分类,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第一类:左翼政党,包括社会党、社会民主党以及从前执政党分化出来的其他中左政党与组织;第二类:“历史性政党”,即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成立了的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第三类:新兴的政党,主要是剧变中形成的各种反共政党联盟;第四类:民族主义情绪和宗教色彩较浓的政党;第五类:保皇党。

不管这些党派打的什么旗号,制订了什么样的竞选纲领,它们都是多党制的产物和角逐者。各国通过了宪法和政党法,明确规定各政党的政治地位一律平等,国家一视同仁向其提供办公场所和设施以及竞选经费;各党均有权出版报刊,平等分享舆论工具;禁止各党派干涉国家机关、军队、执法机关、国家舆论工具、教科文组织的活动;禁止成立附属的青少年组织和带有军事性质的秘密组织;禁止各党在工作单位建立组织和从事政治活动,等等。可以说,多党竞争机制已取代了二战结束以来一党和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

从上述中东欧各国政党演变的过程可以看出,目前在中东欧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三种主要政治势力,即西方式自由民主派势力、民族主义势力和民主社会主义势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战前的情况也是这样)。剧变初期前两种势力占优势。随后,民主社会主义势力和左翼势力经过改组革新之后又重新崛起。

二、中东欧社会(民主)党成为执政党

剧变以来,中东欧国家的思想界和理论界十分混乱。在中东欧国家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内部,一般存在三种派别或者倾向:一种要把党变成西欧式社会民主党,这种思想在党员群众中没有多大市场,但在党的领导层中颇有影响,成为主导力量;另一种主张党要后退,不要锋芒毕露,这是自我孤立的态度,这在老一代共产党人中有一定的市场;还有一种强调要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即争取实现21世纪而不是19世纪的社会主义,不否定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这种人极少,不代表主流。

中东欧左翼党认为,它们的任务是尽快把党建设成为西欧式的社会民主党,或者是欧洲“左翼社会民主党”。持这种观点的政治家和学者说,老社会民主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危机和重建之中,由前共产党演变过来的社会党,应该成为现代化的政党,而不应该停留在使党社会民主党化的阶段,因为现代社会党属左翼社会民主党,它同原来各国的社会民主党是有区别的。科索沃战争中欧洲社会民主党的右倾表现证明了这一点。

有的社会党指出,过去的社会主义模式已经老朽,要选择新的社会主义模式,接受世界和欧洲的保护人权和自由的标准。试图建设一个既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充满公正、自由、民主和人道的社会。同时,强调要“回归欧洲”和“重新确认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成就”。

近20年来,中东欧国家的左翼党有时在朝成为执政党,有时又在野沦为反对党,但它们已形成为以左右翼两大势力较量为中心的轮流坐庄的一大力量。

例如,波兰社会民主党实际上是原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后继党。以波兰社会民主党为首的民主左派联盟从1993年9月执政到1997年9月。继2000年10月左派人士克瓦希涅夫斯基连任总统后,1999年建立的以波社民党为主体的民主左派联盟党又在2001年9月的议会大选中获胜,组成了以该党主席米莱尔为总理的联合政府。这样,在波兰出现了总统、总理和议长都为清一色左派人士的“红三角”。2005年中东欧最令人关注的选举,是波兰于这年月进行的议会和总统选举。选举结果,波兰的右翼政党法律与公正党和公民纲领党取得了参众两院的胜利,法律与公正党的候选人卡钦斯基后又在总统竞选中登上了总统宝座。这样,波兰政坛便出现了剧变以来右翼全面恢复政权的局面,即总统、总理和议长均为右翼人士。波兰政坛完全由左向右转换,这在中东欧国家也十分罕见。原来意义上的波兰社会民主党于年宣布自行解散,而以民主左派联盟的名义进行活动。2004年3月,时任众议院院长的博罗夫斯基等一批民主左派联盟党员另立门户,重新成立左派政党,仍叫波兰社会民主党。

匈牙利社会党长盛不衰。匈牙利社会党从1994年5月起掌权达四年之久。2002年社会党再次得票最多,但组建了联合政府。匈牙利是中欧中左翼政党执政比较成功的国家。这个党使国家第一批加入了欧盟,但紧接着它们的社会影响力开始降低,以民族主义思潮为代表的右翼力量纷纷抬头。2004年9月,匈牙利国会举行信任投票,社会党领导人久尔恰尼・费伦茨当选为总理。2006年4月,匈牙利举行国会选举,执政的匈社会党又一次赢得大选胜利,成为匈牙利1990年民主选举以来第一个连任的执政党。国会主席为社会党人希莉・卡塔琳。

捷克社会民主党是老牌政党,1989年11月重新作为独立政党恢复活动,属中左政党。它从1996年起就开始成为左翼政党和社会主导力量。党的领导人曾担任议长、总理等职。1998年捷社民党在议会众议院大选中获胜,但因得票率仅为30%,无法单独组建政府。社民党不愿与共产党合作,只好与最大反对派政党公民民主党达成了平分政权的妥协性协议,为捷克两个政党联盟执政奠定了基础。2000年,社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失去多数地位。2002年,社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再次获胜,成为最大执政党。2005年,捷社民党作为少数派政府经历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总统为公民民主党主席克劳斯担任,总理则由社民党出任。由于右翼政党的不断发难,执政的社民党在本届议会四年任期内组建了三届政府,执政联盟因利益的驱动摩擦多于合作。

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的前身是救国阵线。1992年,救国阵线中的左翼成立民主救国阵线。1993年7月,民主救国阵线更名为罗马尼亚社会民主主义党(简称社会民主党)。它在执政过程中有起有落。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在1992年9月至1996年月和2000年12月都组织过中左执政联盟政府。2004年11月和12月,罗马尼亚举行了社会改制转轨以来的第五次议会和总统选举。经过两轮较量,执政的中左力量和在野的中右势力的得票率相差不到3%。在中右政党的强大攻势下,左翼十分惋惜地退出了政坛。在议会选举中,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和罗马尼亚人道主义党获得众议院332个席位中的132席和147个参议院中的席,均未过半数,而其他席位则落在中右反对派政党联盟的手里。总统和总理的位置均被右翼占据,众议院议长由社会民主党的前总理讷斯塔塞担任。即便这样,中右翼政党也不甘罢休。2006年2月,右翼指控前总理在布加勒斯特市中心低价购买了一块宅基地,是“严重的腐败行为”。为此,3月15日讷斯塔塞被迫辞去了社民党主席、议会党团执行主席和众议院议长职务。

1989年以来,保加利亚社会党一直是国内第一大党,是三上三下的执政党。1990年6月,社会党在第一届议会选举中赢得胜利,在总共240个议席中取得52.75%的议席并组建了剧变后的首届政府,赢得总统、总理和议长职位。在1991年10月举行的第二届议会选举中,社会党败给右翼民主力量联盟,沦为在野党。1994年12月,社会党在第三次议会选举中再次上台执政,但在1997年第四次议会选举中又被右翼民主力量联盟推下台。社会党在2001年6月的第五届议会选举中输给由原国王西美昂二世领导的中右翼政党,未能获得组阁权,但党的主席帕尔瓦诺夫在随后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当选并连任至今。在2005年6月的第六届议会选举中,社会党获得31?3%的选票,因未过半数不能单独执政,最后与中右翼的“西美昂二世全国运动”和持中间立场的土耳其族人的“争取权利与自由运动”联合执政。

阿尔巴尼亚社会党也是几度沉浮。1992年6月,社会党有党员约10万人,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