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楷:论世界新军事变革趋势和中国新军事变革」正文
摘要:新军事变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目标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美军已确立2030年全面数字化的发展目标。1991年以来美国发动的多场战争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反映出新军事变革的特点和规律。新军事变革很可能发展成一场波及全球、涉及全部军事领域、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军事变革。为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趋势,应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
关键词:新军事变革;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
关于新军事变革问题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1991年至今,美国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特别是世纪之交,美国两年打一仗,连续发动了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些战争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信息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反映出新军事变革的一些共同特点和规律,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实际上,我国很早就注意到新军事变革这个问题。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刚结束时,江主席就指示军队重视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去年3月10日,江主席在人大解放军代表团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使我军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推进军队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实现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全面提高我军的实战能力。”去年5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专题研究新军事变革问题,进一步指示我们要加强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研究,把握趋势、揭示规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在去年年底的军委扩大会上,中央军委和江主席又强调我军建设要“紧紧扭住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放松”。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导下,我们对新军事变革问题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全军正在掀起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热潮。本文将主要联系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际情况,谈谈对新军事变革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主要谈两个问题:一是对新军事变革的主要背景、特征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二是对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思考。
一、对新军事变革的认识
“新军事变革”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翻译而来,原文为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RMA)。1991年的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及战略学界开始出现关于RMA的论述。1994年1月,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部长佩里批准成立一个高级指导委员会,负责领导美军有关RMA的研究工作。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到底翻译成“军事革命”还是“军事变革”,国内最初并不统一,很多学者都将它译为“军事革命”,在某些官方文件中出现了“军事变革”的说法。2002年底军委扩大会议前夕,江主席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最后江主席亲自决定,还是翻译成“军事变革”比较好,更符合原文的内涵以及中国的国情。Revolution一词,本身就包含“变革”的内涵。而且,军事领域里的变革跟别的领域不完全一样。在科学技术领域,比如说在电气化的发展过程中,蒸汽机就可以完全推到博物馆里去了。但是在军事领域,尽管已经发展了核武器、精确制导武器,但匕首、刺刀等冷兵器还在军队中使用。不能说有了计算机,有了先进的信息化武器,过去的装备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广大官兵只需要钻研计算机知识,不需要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了。
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先后爆发过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四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这几场战争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信息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可以说集中反映了新军事变革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一)新军事变革的主要背景
新军事变革正式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在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国际战略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过渡的大背景下发生和发展的。它的实质是信息化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反映,目标就是要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
首先,从技术方面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的发展,为新军事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据统计,人类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在19世纪是每50年总量增加一倍,而当今是每3年增加一倍。信息技术的发展更使技术进步的速度空前加快。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的。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使用,催生了信息化军队和信息化战场,促使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逐步向信息化战争过渡。关于战争形态的演变问题。在人类社会经历过几代战争这个问题上,学术界说法很多,有的说现在已经进入第五代战争、第六代战争。江主席指出,“人类战争在经过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后,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所谓的“第五代”、“第六代”战争,差别主要出在是否把核战争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应该说热核武器的出现对世界军事的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演变有非常大的影响,但由于只有美国在广岛、长崎用过两次,并未在实战中大规模使用,所以核战争不能算一个独立的阶段。总之,人类经过了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战争阶段,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目前正处于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的阶段。
其次,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频发,对各国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需求。历史上任何一次军事变革都是需求牵引的结果。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进入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过渡时期,世界大战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打不起来,但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频发,呈现时起时伏的状态。据我们统计,1992年世界累计发生局部战争共30起,1995年达到46起,1999年是40起,2001年是46起,2003年是36起。美国通过发动四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展示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军事高技术对作战能力的“倍增效应”。“落后必然挨打”。面对美国的高技术军事优势和咄咄逼人的战略扩张,增强军队实力、确保国家安全,就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建设一个无法回避的紧迫课题。
(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
美国在当前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表现最突出。从这些年来美军军事变革的主要举措,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美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等四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情况看,新军事变革的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武器装备智能化。其重要标志是加装了信息系统的、具有智能化特征的各类精确制导武器(PGM,Precision Guided Munition)已成为战场火力打击的主体。精确制导武器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越南战争。在越南战争中,美军要炸毁河内大桥,它是越共的重要补给线,但由于当时越共的防空火力比较强,美国飞机不敢低空抵近轰炸,只能靠惯性高空投弹,虽然狂轰滥炸,但总是炸不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发展了最早的精确制导武器,当时叫灵巧炸弹(Smart Bomb),实际上就是电视制导炸弹,在炸弹前面安装了摄像头,从而实现了精确制导。由于使用了电视制导炸弹,河内大桥很快就被炸掉了。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实际战例。在整个越南战争中,精确制导弹药的使用量只占使用弹药总量的0.2% 。这个比例是很低的。
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冷战后的第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一共打了42天,38天空袭,4天地面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间,战斧式巡航导弹(Tomahawk)一战成名,成了军火市场上的“明星”。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共使用了28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取得了可观的战果。但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也只占总用弹量的8% 。1999年,美国发动了科索沃战争,这可以说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二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不仅使用巡航导弹,而且使用了精确制导的航弹。这种航弹叫做JDAM(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即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是在两千磅航弹的基础上,装上了全球定位装置,它可以精确地命中目标。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总用弹量的35% ,比海湾战争时有大幅的提高。
阿富汗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发动的第三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从2001年1O月7日开始,打了7O多天。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总用弹量的60% 。去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是冷战后美国发动的第四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大规模作战到5月1日结束。从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的情况看,参战的美陆军作战平台50% 以上、海空军70%以上都实现了信息化,精确制导武器已经成为战场火力打击的主体。精确制导弹药占总用弹量的比例高达68% ,而且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以战斧式巡航导弹为例。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最主要的精确制导武器是战斧式巡航导弹,总共用了288枚。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投下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共950多枚,打击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有了新的提高。过去使用的战斧巡航导弹,主要依靠地形匹配和镜像匹配两种制导方式,可以在1000多公里外发射,速度大概每小时880公里左右。战斧导弹发射前,必须先装填沿途地形的数字化信息和目标图像信息。导弹发射后,用它的感应器感应沿途地形,如果这时所感知的地形和已经装填的数字化地形信息匹配,就可以一直飞到1000多公里以外的目标区附近,到目标区附近它就不再采用地形匹配,而是采用镜像匹配, 这时巡航导弹开始对目标区附近进行扫描,如果扫描到某一个目标,得到的图像跟它已经输入到弹头感知部分的图像能够匹配到一起,它就朝着目标飞行。在海湾战争的时候曾经有报道说导弹可以准确地打到萨达姆官邸的窗口,这就是镜像匹配的作用。
但是,地形匹配也有它的弱点。海湾战争中,很多战斧导弹不知道打到哪里去了,这是因为战斧导弹在进行地形匹配的时候,如果地面有烟雾,比如燃烧了石油,就会影响它的感知系统,而一旦发生匹配错误,导弹找不到目标,它就乱飞一气,很难调整回到原来的路线上。近几年来,美军在原来地形匹配和镜像匹配基础上又加了一个GPS,就是全球定位系统。有了全球定位系统,战斧导弹就不用完全依靠地形匹配,走弯路后也可以根据全球定位系统,回到原来的轨道上继续寻找目标。这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武器智能化的程度。
可是,战斧导弹很贵,每一枚价值6O万美金,花费太大。美军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大量使用的是比较便宜的精确制导航弹。比如我们前面所说的“JDAM”,就是在普通的航弹上安装全球定位系统,装上了GPS制导系统后,它就能准确地命中目标。
JDAM也有它的局限,因为航弹必须借助飞机的惯性、只有在非常贴近目标的情况下才能投掷。为了克服这个局限,美军开发出新的武器,这就是JSOW(Joint Standof Weapon),即“联合防区外武器”。联合防区外武器在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大量使用。Standof是个摄影专用词汇,翻译成“定格、定位”。“联合防区外武器”在远离目标60公里处就可以定住武器的格位。它是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尾翼调整以及惯性制导这三种制导方式,精确地打击目标。这就比前面的“杰达姆”又前进了一步。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还使用了一种智能化武器,叫“高能微波炸弹”(HPM,High Power Microwave Bomb),有人把它翻译为“电磁脉冲炸弹”。这种炸弹主要的目的不是进行硬杀伤,而是软杀伤。它爆炸时能产生高能微波,通过敌方的天线、传感器等进入它的电子系统,破坏其电子系统。一枚900公斤的高能微波炸弹,可以摧毁12万平方米范围内所有的电子装备。去年3月26日,美军曾经使用高能微波炸弹轰炸巴格达电视中心,导致电视信号中断,经过很长时间修复才重新恢复工作。
武器装备智能化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进攻性武器上,而且表现在防御性武器中。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立下战功的“爱国者”Ⅲ型导弹(PAC一3)。战争初期,伊拉克军队还有一点还手之力,一共向科威特发射了10多枚短程弹道导弹,其中7枚被美军的“爱国者”导弹系统拦截。这和1991年海湾战争不一样,当时“爱国者”导弹系统的拦截率是很低的。而这次“爱国者”Ⅲ型导弹拦截率明显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