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读解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原文

  在这一章里,仍是对行为方式的讨论。孟子通过与公孙丑的对话,借着管仲、晏子等人的事例,阐明了施行仁政而王天下的王道的优越性及施行仁政的机遇、条件和结果,指出了齐国在当时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施行仁政的可能性。周文王施行仁政百年而没有王天下,并不是仁政不能王天下,而是机遇、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原因,十三年后,武王一举克殷,并不能说武王强过文王,而是武王在文王施行仁政的基础上,才能一举而王天下。当时的齐国,国土资源与人力资源都比小邦周要强得多,而且经过数百年的诸侯混战,天下人民渴望有一能行王道爱民的君主出现,以能一统天下,给人民一个安居乐业的生存环境。所以孟子分析说,此时行仁政,则易如反掌也。若是统治者能痛改前非,行仁政而爱民,老百姓的高兴,就好象被倒吊着的人得到解脱一样。所以效法古人的一半,功效必然会加倍,那么王天下是有可能的。由此而可以看出,孟子的中心思想仍是寻求最佳行为方式而“爱民”,因为只有统治者爱民,人民也才能爱戴统治者。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诗词赏析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hi.xixila.cn/wenzhang/1592.html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