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土:计划文化必然导致文化的衰败

作者:郁土发布日期:2015-04-20

「郁土:计划文化必然导致文化的衰败」正文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哈耶克先生曾提出计划经济必然导致集权统治,并最终致使经济的崩溃。此观点一出,许多左翼知识分子不以为然,对他大肆攻击。但事实胜于雄辩,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历史为它下了最好的注脚――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已经土崩瓦解了!

紧紧追随苏联老大哥实行计划经济的我们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至1976年,整个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之边沿。所幸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及时进行了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工人、商人的积极性,国民经济才有了三十多年来的飞速发展。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计划文化、计划教育,并没有与之同步进行改革,长期的计划文化、计划教育,导致了国家包揽所有的文化与教育事业,所有的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电影厂与出版社,所有的大中小学校,统统由国家来包办,而决不允许私人染指。如此大包大揽,有计划倒是有计划了,一切井然有序,但却日渐陷入僵化,缺乏活力,凡计划所及之处,一片死气沉沉!我们出版的报纸、杂志、图书不可谓不多,但能打向国际市场者寥寥无几;我们的电台、电视台不可谓不多,而能在国际上发出声音者没有几家;我们出产的电影不可谓不多,但能够吸引国人者又有几部?更遑论走向国际了;我们的大学不可谓不多,但能跻身世界前一百名者屈指可数。从小说、诗歌、戏剧、绘画、音乐,到电影、电视剧,我们能够走出国门,产生世界影响者又有多少呢?以电影为例,近日,由黄会林教授牵头在京发布的《银皮书:2011中国电影国际传媒研究年度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电影海外收入只有区区20.24亿元,扣除DVD等产品的收入,实际电影票房只有10.42亿元。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疯狂吸金,全年共有17部引进片票房过亿,全年好莱坞电影在中国获得超过38亿的收入,占据中国国内票房总数的29.06%,仅一部炒冷饭的3D版《泰坦尼可号》就轻松从中国内地影市卷走了10亿元人民币!仅一部电影,就敌得上我们全国电影在海外的收入!(据《中国电影海外生存堪忧》,刊《中国青年报》2012.6.12)。其数目之少,与我们庞大的人口基数,简直不成比例!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美英等发达国家去接受高等教育。而这一切,恐怕都是我们的计划文化、计划教育的功劳!

诚然,当初,这一切的出发点可能十分美好:消除一切消极因素,极大调动生产力,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文化与精神需求。可结果却事与愿违。这又是为什么呢?

盖相比物质需求,人们的文化与精神需求更加多样与复杂。计划经济尚且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求,而计划文化与教育,就更不可能满足人们的文化与精神需求了。并且,所谓计划者,表面是经过科学的市场调查、统计而做出的科学决策,但实际上往往沦为最高首长的一声令下,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是也。其残酷的教训,至今仍令过来人唏嘘不已。如此的计划,往往就是长官意志的体现。而长官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之巨大,往往出乎人们的想象!

就像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一样,市场文化、市场教育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与教育需求,符合文化、教育的发展规律。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们本来就是这么做的,只不过后来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对其进行改造罢了。

近日,从旧书摊上淘到本1951年由上海大公报出版的《新上海便览》,里面辑录了当时上海方方面面的情况,分“人民政府”“工业工运”“金融商业”“文化教育”“社会事业”“公共交通”“园林名胜”“消费场所”“大事概述”等部分。虽说上海解放已有两年,但还是遗存了民国时期的浓重痕迹。比如在“文化教育”方面,到1951年,私营的电台、报纸、杂志、出版社、电影公司、大中小学校,远远超过公营的。比如在高等教育方面,公立高校有12所,私立高校则有26所;公立中学有44所,私利中学则有192所;公立小学有10 3所,私利小学则有857所。广播电台方面,公营的有2个,合营的有2个,私营的达17个;电影公司(厂),公营1家,私营的8家。至于报纸、杂志、出版社,也莫不如此。而这一切,都是民国时期的遗存。

从1911年辛亥革命起,至1949年大陆解放,不过38年的时间,其间抗日战争又占去了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就是在极短时间里,我们的文化教育事业,却取得了亘古未有之成绩,像后来获诺贝尔奖的杨振宁、李政道,就是那一时期教育制度的产物;鲁迅、胡适、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萧红、张爱玲、沈从文、徐志摩、戴望舒、老舍、巴金、茅盾等文学大家,也是那一时期的产物;而出版有《辞海》《辞源》《中华大字典》《古今人名大字典》及“万有文库”等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更是那一时期出版界之翘楚……可以说,那段时间,我们在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是建国后这六十多年所难以企及的。这其间的反差,难道不值得大家反思么?

而民国时期,我们之所以能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如此巨大之成绩,诀窍只有一个,那就是尊重文化教育的发展规律,公私营并举,而以私营为主!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东书局、大中国图书局、北新书局、开明书店等莫不是私营书店;文汇报、大公报、新闻日报、新民报晚刊、亦报、大报等,莫不是私营报纸;亚美、麟记、元昌、合众、大陆、大中华、东方、华美、民声、中华自由、大众、九九、金都、建成、新声、大中国、亚洲等,莫不是私营广播电台;长江、昆仑、文华、国泰、大同、惠昌、兰心、中国五彩莫不是私营影业公司;大同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之江大学、上海纺织工学院、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东亚体育专科学校、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法政学院、民治新闻专科学校、上海法学院、上海商业专科学校、诚明文学院、同德医学院、新中国法商学院、南京工业专科学校、上海牙医专科学校、光夏商业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分校等莫不是私立大专院校……真可谓公私并重,举全社会之力来兴办文化教育,如此以来,极大地满足全社会不同人群在精神文化、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方面的需求,其繁荣昌盛正是当然之事了。即以鲁迅先生为例,假如没有同仁刊物《新青年》,没有私营的北新书局,没有史量才的《申报》,先生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及大批杂文又在哪里发表呢?其杂文集又在何处出版呢?假如鲁迅先生出生在新中国,恐怕文学史上将没有“鲁迅”的大名了吧。

其实,举全社会之力,来兴办文化教育事业已是世界惯例,即以文化教育事业最为繁荣昌盛的美国来说,从一开始,他们的报纸等媒体就是私营的,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芝加哥论坛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标准周刊》《国家评论》及默多克新闻集团所属报刊等莫不是私营的,而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全国广播公司(NBC)、福克斯(FOX) 等莫不是私营电视台,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华纳兄弟影业(Warner Bros.)、派拉蒙影业(Paramount)、20世纪福克斯影业(20th Century Fox)、索尼/哥伦比亚影业(Sony/Columbia)、迪士尼影业(Buena Vista)和环球影业(Universal)等,没有一家是公办的,就是闻名世界的高校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加州理工、莱斯、杜克、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达特默斯、麻省理工等,也莫不是私立大学。假如美国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大学,全部由国家一手来包办,它们还能像今日这般繁荣昌盛么?

由此可见,正如计划经济的道路行不通一样,计划文化与计划教育同样也是此路不通。故欲求文化与教育事业之繁荣,必须符合其内在的发展规律,而公私并举!

二O一二年六月三日上午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