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 简介
「先秦」-
相传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卢龙县西,包括今迁安市、迁西县、滦县等地)国君的长子和三子。生卒年无考。孤竹国国君在世时,想立叔齐为王位的继承人。他死后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百姓就推孤竹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伯夷、叔齐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他们隐居渤海之滨,等待清平之世的到来。后来听说周族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兄弟两人便长途跋涉来到周的都邑岐山(今陕西岐山县)。此时,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武王听说有二位贤人到来,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与他们立书盟誓,答应给他们兄弟第二等级的俸禄和与此相应的职位。他们二人相视而笑说:“奇怪,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仁道呀。”
如今周见到商朝政局败乱而急于坐大,崇尚计谋而行贿赂,依仗兵力而壮大威势,用宰杀牲畜、血涂盟书的办法向鬼神表示忠信,到处宣扬自己的德行来取悦于民众,用征伐杀戮来求利,这是用推行错误的行为来取代商纣的残暴统治。他们两人对投奔西周感到非常失望。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亲周文王的棺材,挥军伐纣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起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的臣子却要弑杀君主,这叫做仁吗?”周围的人要杀伯夷、叔齐,被统军大臣姜尚制止了。
周武王灭商后,成了天下的宗主。伯夷、叔齐却以自己归顺西周而感到羞耻。为了表示气节,他们不再吃西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以山上的野菜为食。周武王派人请他们下山,并答应以天下相让,他们仍拒绝出山仕周。后来,一位山中妇人对他们说:“你们仗义不食周朝的米,可是你们采食的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呀!”妇人的话提醒了他们,于是他们就连野菜也不吃了。到了第七天,快要饿死的时候,他们唱了一首歌,歌词大意是:“登上那首阳山哪,采集野菜充饥。西周用残暴代替残暴啊,还不知错在自己。神农、舜、禹的时代忽然隐没了,我们的归宿在哪里?哎呀,我们快死去了,商朝的命运已经衰息。”于是他们饿死在首阳山脚下。
伯夷、叔齐兄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为王位相争而相让,是可贵的。因此有关伯夷、叔齐的美德,自古以来就广为人们传颂,对于谦恭揖让的民族传统的形成产生过影响。
伯夷、叔齐相关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诗词赏析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hi.xixila.cn/shiren/14.html
伯夷、叔齐的诗词
热门名句
-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 又似贾客蜀道间,千铎万磬鸣空山
-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 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
热门成语
- 窃窃私语 [qiè qiè sī yǔ]
- 野草闲花 [yě cǎo xián huā]
- 挨肩擦脸 [āi jiān cā liǎn]
- 泛泛之人 [fàn fàn zhī rén]
- 匿影藏形 [nì yǐng cáng xíng]
- 倚官仗势 [yǐ guān zhàng shì]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
- 阳春有脚 [yáng chūn yǒu jiǎo]
-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yī rén zhī xià,wàn rén zhī shàng]
-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yán zhě zhūn zhūn,tīng zhě miǎo mi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