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洪 刘妮娜: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正文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加,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后可能出现的多种经济社会问题引发广泛讨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5.5%。预计到2053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继续增长到4.87亿,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达到35%。而伴随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数量又要高于城镇。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9928万,是城镇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的1.3倍,在农村人口中所占比重为15.0%,比城镇高出3.3个百分点。据预测,在2050年以前,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始终高于城镇。因此也有学者提出“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中心在农村”的观点(党俊武,2014:19)。
与人口老龄化相伴随的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也是社会的关注焦点之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全局。根据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1996年底,我国农村住户从业人员一共有56147万人,其中年龄在51-60周岁的有587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0.15%,年龄在61岁及以上的有391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97%;而根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汇总,2006年底,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53100万人,其中51~60周岁的占农村劳动力的20.7%,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所占比例为25.0%。对比二者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十年间我国农村老年劳动力增长迅速,这充分说明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不仅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同时也进入了高龄化阶段。
北京市作为国家首都、北方最发达的城市以及主要人口流入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和特点兼具全国的普遍性和自身的特殊性,也代表了很多大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深具研究之必要。本报告将系统地梳理北京市农村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及引发的问题,以及目前北京市在应对农村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方面所进行的探索性实践,并针对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基本情况
(一)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
1.北京市户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1990年,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09万人,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1%,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近年来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数量及其在户籍人口中所占比例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如表1所示,2006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202.4万人,户籍人口1197.6万人,老年人口在户籍人口中所占比例为16.9%;到2013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279.3万人,户籍人口1316.3万人,老年人口在户籍人口中所占比例达到21.2%。2006年―2013年的7年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了76.9万人,在户籍人口中所占比例增加了4.3个百分点。
虽然北京市户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但受外省市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入的影响,北京市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变化不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12.6%增长到2013年的13.2%,仅增加了0.6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2006~2013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情况(单位:万人,%)
2.北京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加
根据2000年北京市人口普查、2010年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市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数量达到40.4万人,比2000年增加3.6万人,在农村常住人口中所占比例为14.7%,比2000年增加2.6个百分点。与2010年全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15.0%)相比,北京市农村老年人口在农村常住人口中所占比例比全国农村老年人口在农村常住人口中所占比例低0.3个百分点,在全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中排名第11位。2000年~2010年的10年间的增长幅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8个百分点,增长幅度排名第22位(如表2所示)。
表2 2013年北京市各区县人口老龄化情况(单位:万人,%)
(二)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基本情况
1.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
2000年北京市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30~34岁、35~39岁以及40~44岁三个年龄组,所占比例分别为12%、12.7%和10.7%,而65岁及上劳动力占全体农村劳动人口的10.4%,超过16~19、20~24以及25~29岁组占全体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到2010年,北京市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20~24岁、45~49岁以及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分别为13.4%、10.7%和10.7%。对比2000~2010年北京市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构成状况可以看出,16~44岁的各组除了20~24岁组外,其余组的农村劳动力所占比例均有下降,而45岁以上各组所占比例均有上升。
从全国来看,2000年全国农村各年龄组劳动力占总体劳动力比例最大的是30~34岁组(13.3%)、25~29岁组(11.8%)、35~39岁组(11.1%),与北京市农村地区劳动力年龄分布状况略有不同,其中,65岁及以上劳动力占全体劳动力的10.1%。到2010年,全国农村劳动力所占比例最高的分别是65岁以上组(12.4%)、40~44岁组(11.4%)以及20~24岁组(10.5%)。
2.2010年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市45岁及以上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44%)在全国排名第12(如表3所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8%)0.2个百分点,而60岁及以上农村劳动力占农村整体劳动力的比例 (1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5%)2.4个百分点。从全国劳动力中位年龄看,岁数较大的三个省市地区是重庆(46.4岁)、江苏和浙江(45.1岁),其中北京市农村地区劳动力中位年龄为41.7岁,略低于全国农村地区平均水平(41.8岁)。根据这三个指标,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程度在全国各省市中虽然不是最严重的,但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作为极具示范和指导作用的特大城市,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状亟须重视(见表3)。
表3 2000~2010年全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情况(单位:万人;%)
二、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后果与挑战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加剧,已经和正在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集中体现在谁来种地、如何种地,谁来养老、如何养老,谁来治理、如何治理这三个主要方面。
(一)谁来种地、如何种地
农业劳动力减少和老龄化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相伴而生,最直接引发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等6部门专题研究 “谁来种地”的战略问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提出应如何解决 “谁来种地”的问题。北京市农业虽然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例很低,但农业是根本、是基础,特别是发展都市农业,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北京市农业劳动力这一重要的人力资源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北京市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45岁以下年轻劳动力锐减,45~60岁老年劳动力成为了北京市农业生产的主力。2000~2010年,北京市除55~59岁年龄组的农业劳动力增加外,其他年龄组的农业劳动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45岁以下农业劳动力减幅均超过50%。同时,25岁以下青年人代表着新进入农业行业的劳动力群体,这部分人在农业劳动力中所占比例也从 2000年的 8.6%下降到 2010年的4.3%。具体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指标上,2010年北京市45岁以上农业老年劳动力所占比例达到60.1%,比2000年提高13.5个百分点;60岁以上农业老年劳动力所占比例为11.1%,比2000年提高3.9个百分点;中位年龄为47.6岁,比2000年增加了7岁。依此态势,北京市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速度可能更快。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北京市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较高,且速度较快。2010年全国有7个省市地区45岁及以上老年农业劳动力所占比例超过50%,分别是浙江(71.8%)、江苏(69.5%)、上海(65.2%)、重庆(60.9%)、北京(60.1%)、湖北(53.5%)、福建(51.4%),农业劳动力中4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浙江省(71.8%)比最小的西藏(25.2%)高出了46.6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市45岁及以上农业劳动力占总体农业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居于全国第5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除去1990年数据缺失的五个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