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当好先行」正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是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和连接生产、消费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动作为、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积极践行发展先行官的使命责任,努力推动交通运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当好先行。
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要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交通运输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当好先行,必须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结合行业实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项重大改革。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到具体实践进行了全面阐述,对顶层设计、政策措施和重点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方法和目标,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改革动员令。我们必须站位全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定、扎实、精准地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件大事。
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工作重点的转变,做到“十个更加注重”。要实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近期,要重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这“十个更加注重”“五大政策支柱”“五大重点任务”,是协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转变。其次要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好结构性问题,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还要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交通运输的具体要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是拉动内需的重点领域,运输服务效率直接影响经济运行成本,交通运输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与经济供给侧紧密相连。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五大重点任务”时,在降低物流成本和扩大有效供给等方面对交通运输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工作方向和重点。深入贯彻中央精神,必须理清交通运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攻方向。在工作重点转变上,要以“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在营造环境条件上,要立足交通运输产业政策和改革政策,统筹推进“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条件。在重点任务攻坚上,要对标“五大重点任务”,积极主动作为,明确交通运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突出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动力。
“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大有可为
“十二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阶段实现了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形成,五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5万亿元,是“十一五”期的1.6倍。高铁、民航客运量年均增速达10%和9%,货运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我国运输服务年总营业收入相当于全国GDP的10%。交通运输在稳增长、扩内需、保障改善民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繁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交通运输的发展环境与国家的发展大势紧密相连。总的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在供需两端都有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潜力。
从需求看,交通运输发展空间广阔。一是服务经济稳增长,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我国经济必须保持年均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交通运输仍需要继续发挥有效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作用。二是服务国家“四大板块”“三大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要求继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发挥先行引领作用,开拓扩大内需的新空间。三是服务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解决好区域性整体贫困,要求大力改善贫困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四是服务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国经济走出去步伐加快,要求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拓展国际发展的新空间。
从供给看,交通运输提质增效任务艰巨。一是补齐综合交通运输短板,中西部铁路、城际铁路、农村公路、通用航空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缺口,必须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公路网规划》等国家级交通运输规划。二是增加交通运输有效供给,国内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要求交通运输适应客运快速化、货运一体化发展特点,拓展建设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快速化、高品质服务和个性化、定制化产品。三是降低综合运输成本,必须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深度融合与有效衔接,更好发挥铁路运输和水运在大宗货运中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综合运输的整体效率。四是推进放权降费,继续推动简政放权,放开交通运输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增添发展动力。
从需求和供给两端看,“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仍面临总量问题,但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客运快捷舒适、货运经济高效的要求更加突出。我们必须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新期待,实现由“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的历史性跨越,加速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建设世界交通运输强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好先行。
努力推动交通运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当好先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交通运输有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反复强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明确指出要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李克强总理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交通运输发展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待。“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时期。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站在服务全局的高度,敢于担当,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推动交通运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当好先行。
“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交通运输质量和效率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着力点,扩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投资,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更优质的运输服务,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中高端和个性化运输需求,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结构的新变化。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确定了以下几项重点任务和举措。
更好满足贫困地区出行和运输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在贫困地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的要求,举全行业之力打好交通运输扶贫脱贫攻坚战,解决好区域性整体贫困,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十三五”时期,中央投资全力向贫困地区倾斜,确保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贫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县、边境县全部纳入交通扶贫脱贫规划,重点建好“幸福小康路”“康庄大道路”“特色致富路”“对外开放路”。“十三五”时期投资约1.9万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建设1.6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和4.7万公里普通国道,解决246个乡镇和2.4万个建制村、2.1万个撤并村通硬化路问题,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贫困地区交通运输网络。
扩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有效供给。服务经济稳增长,满足“四大板块”“三大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的新需求,扩大交通运输有效供给。构建高品质快速交通网,加快形成城镇化地区综合交通体系;完善高效率干线交通网,提升货运线路通行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建设广覆盖集散交通网,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高起点建设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十三五”期,抓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综合交通运输短板,计划新增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1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5万公里,建设、改造普通国道7.5万公里,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新增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2000公里以上,新增民航机场50个。通过增加有效供给,加快优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布局。
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扩大基本运输服务通达度和覆盖面,有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班车,保障陆岛运输,推动航空出行大众化,所有建制村直接通邮。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深化出租汽车改革,完善多层次城市客运服务系统。推进各种运输方式“零距离”换乘,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汽车租赁、通用航空、邮轮和游艇业,加大与制造业、旅游业等联动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运输服务。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强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推进甩挂运输全面发展,促进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升级发展,统筹城乡配送协调发展,健全城乡物流网络,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快递“上车上船上机”,不断提升货运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增强远洋运输国际竞争力,提高原油、粮食等重要战略物资承运保障能力。
加快推动交通运输提质增效升级。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加快建设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全面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推动各种运输方式信息互联互通,扩大公交一卡通使用范围,拓展ETC应用领域,加强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推进交通运输结构性、技术性和管理性节能减排,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建设生态型基础设施,大力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提升土地和岸线等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和完善平安交通法规制度体系、安全责任体系、预防控制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和国际化战略体系,真正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形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网络,强化公路抢通保通、海上溢油、水上搜救打捞等重点领域应急能力建设。
不断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开辟多式联运跨境交通走廊,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以交通运输的网络连通推动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撑力。推动交通运输“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交通运输大企业,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的产能、技术装备、标准规范、服务和专业人才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交通运输治理,更多更深参与交通运输领域国际组织的活动,积极参与深海、极地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大力培养国际化的专家型人才,逐步扩大中国交通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完善交通运输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开展海上交通执法和搜救等合作,加强航行安全保障等合作,共同维护国际运输通道安全。继续深化内地与台港澳地区的交通运输合作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作出的部署,加大交通运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促进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与协同发展。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放权“含金量”,增强监管有效性,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