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私营经济为什么会有一个大“突破”

作者:邓聿文发布日期:2006-08-17

「邓聿文:私营经济为什么会有一个大“突破”」正文

从增量改革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最大变化,是私营经济的崛起和发展。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记录中国私营经济发展历史的书。作者马立诚将私营经济放在大时代背景下进行考量,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力求给读者展现一个客观、全面的私营经济发展图景。正如经济学家樊纲为本书所作的序言中指出的:“这本书用大量确凿的史实,记录了中国私营经济最近几十年兴衰、发展的历史,记录了围绕私营经济的理论的演变与突破,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对私营经济政策的变化与发展,记录了私营经济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自1956年“公私合营”完成至1966年,私营经济接近空白。其后10年“文革”,随着批判“小生产自发势力”和“割资本主义尾巴”深入展开,私营经济在中国大地几乎绝迹。1976年粉碎“四人帮”,私营经济开始恢复生存权,“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私营经济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得到了一个空前的大发展。而我党对私营经济的认识和态度,也经历了从消灭对象到“附属和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个转变过程,这个转变过程,也是一个大突破。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国际经济增长研究中心主任巴列塔认为是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是政府财政负担来越沉重;二是私营经济能够提高效率,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虽然中国的实践论证了巴列塔这两个论断的正确性,但我认为,巴列塔还是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实际上,中国私营经济能够得到一个大的突破发展,其更深刻的根源在于以下两个因素:

首先,人的私欲或者说人的发财致富的欲望总会以一种合适的方式生长出来。黑格尔曾说,“恶”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们总是要穿衣,吃饭,享受,发展,过上更好的生活的,总要拥有自己的私人财富。这是任何思想和法律都压制不了的。或者准确地说,即使能打压一时,也不能打压长久。一个政党、一个政府必须正视人类的这一欲望。违反了它,就会造成生产力的落后和社会的总体贫穷。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积贫积弱的局面,人民生活不富裕,就与私成为原罪有很大关系。而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社会进入总体小康水平,也是一反传统主流思想对“私”的打压、蔑视和仇视,给了“私”一个存在空间,并且不断刷新对“私”的态度。

正视人的私欲,落实到法律上,就是确立保护私人财产权利的法律制度。私人财产权利问题是发达国家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基石和前提。从欧洲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私人财产不可侵犯的法律,不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为增长和创新、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提供了一个保障。比如英国十七世纪出台了专利法,各种创新的潮流就逐渐汹涌起来。我们常常引用“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个18世纪英国首相皮特讲的话,它表达的是财产对人的重要性: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能对抗英国国王的权威。尽管我们是在1999年宪法修正案时才确立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但改革开放来,我们实际上是尊重人的私欲,肯定人们致富的正当性的。

其二,这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樊纲在序言中谈到私营经济的意义说,“私营经济推动了中国混合经济制度的形成,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认为这话说得极是。正如已故经济学家董辅衽所讲,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发展私营经济,因为没有私营经济就不会有市场经济。从历史看,市场经济就是在私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是随着市场交换的发展而形成的。而市场交换,据马克思所说,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是私有制。没有社会分工当然就不会有交换,但即使有社会分工,而没有私有制,也没有交换,因为交换是一种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因而单一的公有制是不会有市场经济的。

可以说,商品经济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了它的微观基础必然是和必须是不同利益主体的所有者。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市场经济必须以多元化的产权主体为基础,市场经济只能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制度,二者要相互适应才行。要理解这一点,还应澄清一个问题,即私营经济也并不只是适应落后的生产力,它还能容纳非常不同的生产力,从手工修鞋这样的最落后的生产力,到高科技产品这样的非常现代化的生产力,私营经济都能容纳和适应。这就是私营经济可以大发展的根本原因,它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既然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就不能不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可见,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和大突破决不是偶然的。我们当然可以说这有现实的压力,像前面讲的财政负担重,国企效率低下,还有人们对就业的巨大需求等,都会迫使政府不得不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放个口子,但根本的在于上述方面, 我党的思想观念、理论认识以及政策措施有了比较大的突破。换言之,改革开放近30年来,私营经济的每一次大发展,都得益于思想解放和政策调整。也因此,在近年来关于改革的争论中,对那些试图利用民众对权钱勾结鲸吞国有资产等腐败现象的道德义愤,来否定改革开放的市场取向,吁求打压民营经济,重回国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能取的。

总之,通过本书对私营经济50多年来所走过的曲折道路的回顾与记录,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深深折服于私人经济顽强的生命力,它就像重压于石头下的小草一样,只要给它一点雨水和阳光,就能得到蓬勃生长。因此,可预见的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发展,在更加宽松的制度和法律环境中,私营经济必将会有又一个大突破、大发展。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