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后凯: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正文
2015年,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农业农村经济总体持续稳定发展。第一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全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到155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农户固定资产投资10410亿元,比上年减少3.2%。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9%;按当年价格计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9.0%,按上年可比价格计算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提高到54%,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接近250万家。
一、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
2015年,粮食种植面积扩大到11334万公顷(17亿亩),油料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400万公顷(2.1亿亩);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到380万公顷(5698万亩),比上年减少10.0%;糖料种植面积下降到174万公顷(2613万亩),比上年减少8.4%。全国粮食实现十二连增,总产量达到62144万吨,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产2.4%;棉花产量561万吨,比上年减产9.3%;油料产量3547万吨,比上年增产1.1%;糖料产量12529万吨,比上年减产6.2%。受生猪生产下滑影响,2015年肉类总产量8625万吨,比上年减少1.0%。其中,生猪出栏数量和猪肉产量分别为70825万头和5487万吨,比上年分别减少3.7%和3.3%;牛肉产量700万吨,比上年增长1.6%;羊肉产量4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禽肉产量1826万吨,比上年增长4.3%。
二、农产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2015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9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比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1.3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9%。全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上涨1.7%。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
三、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继续下降
2015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875.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6%;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减少到462.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7%。在201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中,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产品出口额占到31.1%,对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出口额占到21.0%。
四、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实际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10772元。在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4600元,比上年增长10.8%,对增收的贡献率48.0%;经营净收入4504元,比上年增长6.3%,对增收的贡献率28.5%;财产净收入252元,比上年增长13.3%,对增收的贡献率3.2%;转移净收入2066元,增长10.1%,对增收的贡献率20.3%。
五、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2015年,按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低到高进行五等份分级,农村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86元、7221元、10311元、14537元和2601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5%、9.3%、8.5%、8.1%和8.6%。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有所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率缩小到2.73,比上年下降了0.02。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
六、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22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快3.1个百分点。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5575万人,比上年减少1442万人,下降20.6%;农村贫困发生率5.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2015年,农村社区通路、通电、通电话基本接近全覆盖,自然村能接收有线电视信号的户比重达到96.4%;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69.2部,比上年增长21%;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18.8台,比上年增长14.4%。
展望2016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上仍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预测2016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将明显地超过6万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5%,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到8.8%。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下跌3%。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7.7%,按上年可比价格计算将分别达到1.16万元和1.23万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进一步缩小到2.70,比上年下降0.03。如果世界经济明显复苏,预计2016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将增长3%。
2015年中央“三农”预算内投资连续第五年超50%
农村绿皮书指出,2015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的情况下,国家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确保农业农村建设投入和农民生活状况改善。据财政部资料,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8.4%,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5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用于农林水的财政支出达到17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速度。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资料,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的比重已经第五年连续超过50%。国家对“三农”投入的持续增加,实现了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国家将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这对于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和农民增收将继续产生积极作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有助于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对于农产品市场运行的影响中性化特征明显,对于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则具有积极作用。
今年第一产业或增3.5% 占GDP比重降至8.8%以下
农村绿皮书指出,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应保持在中高速区间,农产品价格总水平可能有所下降,二者结合起来考虑,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可能继续保持下降态势,虽然下降步伐与上年相同,但影响因素有所区别。根据影响第一产业增加值的主要因素,借助模型,绿皮书预测2016年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将稳定地超过6万亿元,达到6.3万亿元,实际增长3.5%,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到8.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较快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或进一步增产至6.3亿吨
农村绿皮书指出,考虑到粮食种植结构具有相对强的惯性、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基本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充足及价格预期下跌等因素,虽然2015年粮食价格已经下跌可能会使一部分农民减少粮食种植,但是粮食预期收益整体上仍然相对合理,也考虑到2016年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可能有所加重,假定农作物受灾率20%,预计2016年粮食总产量会达到6.3亿吨,比上年增产1.5%。
农村绿皮书另外指出,国家将通过退耕还林还草还湿以及鼓励农民粮改饲和粮改草等政策措施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但是中国粮食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7亿亩,即使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政策完全有效,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也是有限的。国家调减玉米种植的政策应主要在“镰刀弯”地区实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的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倾向可能不会短期内改变。2016年,国家继续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也会在东北地区放弃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加之油菜籽收储政策和棉花收储政策的改变,都可能使农民在粮食种植结构上重新布局,减少的油菜籽和棉花种植面积以及玉米种植面积用来扩大小麦和稻谷生产。
2016年粮食可能继续增产,主要是农民在安排农业生产时现有的可行选择空间有限以及面对当前市场条件等因素而做出的理性选择,这给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带来了难度,需要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客户总数再创新高
农村绿皮书指出,2015年,大商所客户总数达到236.3万户,同比增长18.7%,再创历史新高。参与交易的客户数达到55.4万户,同比增长26.4%。在大宗农产品价格走低的形势下,企业购入原料并在期货市场做卖出套期保值,通常会在期货市场盈利(高卖低买)而现货市场亏损(高买低卖),期货盈利抵补现货亏损,法人客户参与积极性提高,即便是投机客户也降低换手率,持仓水平大幅增加,期货市场客户整体参与更为理性。
我国农产品贸易额由连年增长转为降低,贸易逆差持续增长趋势得到改变
农村绿皮书指出,2015年国际贸易最大的特点是全球贸易额负增长。从2014年10月开始,世界出口总额出现持续的负增长。在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低于普遍预期、全球贸易额呈现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均呈现下降走势,这是连续5年增长之后的回落。全球贸易额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贸易价格下降,即能源和资源产品的价格下跌引起的。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为例,2015年农产品出口价格、物量同比指数分别为98.9、100.3,农产品进口价格、物量同比指数分别为85.7、114.0。上述指数值比较证实:2015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有所减少,但是农产品进出口量总体上却有所增加。
2006-2013年(除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外)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值是连续增长的,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值分别比上一年减少6.7亿美元、44亿美元,这是在贸易逆差值增速下降的支撑下,农产品贸易逆差增长趋势得到继续改善。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基本稳定的条件下,虽然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已呈现常态化,但其逆差值持续增长的趋势将发生改变。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化经营的升级版
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产业形态、利益联结机制等维度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速度较快,多元化特征明显,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融合主体能力缺乏、信贷等金融保险服务不足、生产性用地成为瓶颈、公共服务有效性不强等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