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否认两极分化是掩耳盗铃」正文
贫富差距问题一向是个敏感的话题。近日,两位重量级学者――中国社科院前副院长刘吉和经济学家张五常――在接受采访时都断然否认中国当前有两极分化现象的存在。张五常甚至用了“胡说八道”这个词来形容那些“说中国存在两极分化”的人。
中国是否像两学者说的那样“根本不存在两极分化”?要搞清楚问题,先要在概念上取得共识。社会学意义上的两极分化是指一个国家贫穷和富有的两个群体的社会财富拥有量在各自向极端方向变化,即贫穷的群体越来越贫穷,而富有的群体越来越富有。从这一概念的字面意思理解,除了个别极端的国家和极端的时期外,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时期是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的。因为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人们的生活总是要比过去好的。这是一个常识。否则,人类也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所以,“两极分化”一般是从相对意义上来说的,指的是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现象,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相对贫困人口越来越多。
改革以来,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从一个“绝对贫困”人口占多数的国家迅速发展到今天“绝对贫困”人口占社会的比例不到3%,这当然是拜改革之功。但自90年代中后期起特别是近几年来,贫富差距拉大、相对贫困人口增多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是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都不否认的,而且根据这些主流经济学家的预测,这种继续拉大的趋势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解决。各种统计也都证实了这一判断。
比如,即使按人均年收入637元的我国贫困线标准衡量,根据中国扶贫协会的统计,2003年全国未解决温饱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在农村贫困人口未见减少的同时,因下岗、教育、医疗、住房等致贫的城市赤贫家庭的增多又成了中国当前一个突出的贫困现象。如果把全国享受城市低保的人看做是绝对贫困人口,截至到2002年,城市贫困人口达到了2000多万。另据估算,2004年我国城市人口贫困发生率为6%至8%,高于同期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这是就绝对贫困而言的,至于由贫富差距带来的低收入群体的相对贫困,在这20多年中更是加大了,其相对贫困人口数量,远远大于上述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再从收入分配状况来看,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城市居民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2.75%,仅为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所拥有收入的4.6%。各占总人口20%的最高和最低收入两大群体,收入差距已达33倍。
理论上讲,“贫富差距”固然不能直接等同于“两极分化”,但两者的区别不过是“度”的大小而已。如果差距拉得足够大,就变成了两极分化。以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看,中国去年达到0.47,远超国际警戒线,赶上了拉美国家的贫富差距水平。众所周知,拉美是两极分化严重的地区,所以,中国的这种“贫富差距”事实上也就是“两极分化”。
当然,在刘吉和张五常等学者看来,国际通行的基尼系数不适用中国。刘以世界银行的中国减贫数据为由,得出中国不存在两极分化的事实。张则以中国的基尼系数是世界银行作出的为由,指责“说中国存在两极分化”的人是“胡说八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两位学者对世行数据的不同态度:一个赞成,一个反对。以世行的信用来看,假使我们也像刘吉一样相信其数据的准确,那么,世行的下列警告不正好说明中国的两极分化现象存在而且还很严重么:世行去年发表报告显示,中国家庭中最贫困的10%人口(约1.3亿人)2003年的平均收入比2001年降低了2.5%,表明富裕人群的财富增长是以部分人群更加贫困为代价的。
其实,用不着更多的数据和统计,如果我们能够到街头蹬三轮、摆小摊、给别人打小工的人中间走一走;到仅仅靠父母的退休金生活的家庭中问一问;甚至深入乡村那些依然住在几十年没有翻新的房屋里,家中的收入仅仅是过去一年卖出的几只鸡蛋的农民中间,与他们聊一聊;或者看一看越来越多的辍学的农民工子女;再比较一下富豪的一掷千金,我们对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就更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了。
两极分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掩耳盗铃,不愿正视事实。如果以为基尼系数超过0.47也没看见社会出现什么危机,就否认贫富分化的存在,那么,这才是真正的危机,因为,这样只会给事情的解决延误时机,从而使问题积累得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