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崇胜 何路社:权力道德化:腐败的政治哲学根源」正文
摘要:通过对权力道德化成为腐败根源的客观评述和逻辑分析,从权力道德化这一理论“制高点”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为否定权力优越和抑制制约与竞争,是权力激励不足、制约不力产生特权腐败的最深层原因。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结论即是:在市场经济的利益多元化时代,权力者道德规范的形成,必须建立在承认和尊重其个体权利和利益的基础上,忽视权力者的利益诉求,虚伪地宣扬超利益的权力道德化,事实上很难行得通,反而必然会滋生出权力者的腐败动机及行为。当今权力腐败的最主要根源,便正在于这种权力道德化与市场经济体制之间不协调、不适应。
关键词:权力道德化;腐败根源;政治哲学;市场经济
目录
一、导语
二、权力道德化的本质及其定义
三、权力道德化成为腐败根源的客观评述
(一)对权力道德化治国客观意义的评述
(二)对权力道德化治吏客观作用的评述
四、权力道德化成为腐败根源的逻辑分析
(一)权力道德化客观上必然会导致权力潜规则
(二)权力道德化实际上不利于对权力进行制约
(三)权力道德化排斥竞争形成权力垄断和逆淘汰
(四)权力道德化危害抵御腐败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五、反腐败全面治本必须彻底否定权力道德化
(一)从意识形态上彻底否定权力道德化
(二)从政治实践上彻底否定权力道德化
六、结语
参考文献
一、导语
纵览史乘,腐败现象古今有之,关于其生成机制海内外方家早已高见叠出,本文则拟从一新的“权力道德化”视角略献刍荛之见。这届由于要理论创新就要抢占“制高点”,她于学术好比现代战争之掌握制空权。任何一学科领域中都客观存在着一定数量之理论“制高点”,其或已经被发现,或尚隐藏着正等待人们去探索。而“权力道德化”就正是这样一种理论“制高点”,它于解释腐败现象之生成机制及解决途径,有着现有理论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结论即是:在市场经济的利益多元化时代,权力者道德规范的形成,必须建立在承认和尊重其个体权利和利益的基础上,忽视权力者的利益诉求,虚伪地宣扬超利益的权力道德化,事实上很难行得通,反而必然会滋生出权力者的腐败动机及行为。而当今权力腐败的最主要根源,便正在于这种权力道德化与市场经济体制之间不协调、不适应。
二、权力道德化的本质及其定义
人类告别自然状态下的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后,自从创造出了金钱与权力这两种东西,便使得由人的欲望产生的或善或恶之能力强烈放大。比如,由于金钱具有与任何商品进行等价交换的能力,以致在非商品领域也能够呼风唤雨,它因此便产生了一种无限大的经济效力甚至是魔力。金钱的魔杖之下,其一方面煽起了人的无穷贪欲,像赌徒般地去铤而走险;金钱诞生之后,人类社会恶行的种类和程度便似脱僵的野马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犹如洪水猛兽般制造出无数人间灾祸罪恶。另一方面却金钱不仅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工具,在现代经济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给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带来极大便利――“钱是人们所发明的最伟大的实践自由的工具之一”;[1]也同时是社会收入分配调节和慈善事业的有力工具,财政转移支付与各种现代基金会即成就了人类前所未有无比广泛巨大的扶贫济困善举。所以,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曾叹道:“金钱是善仆,也是恶主。”
我们现在破天荒的第一次提出,权力于政治哲学意义上的本性是天然优越,因此,它也和金钱一样可以使权力者由人的欲望产生的或善或恶之能力强烈放大。需要再补充的是,权力其本质上是一种人对人的支配力,这是权力自然而然优越之源头。权力优越这原本十分简单的事实,在人类文明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中,就已经越来越日益变得复杂。以致到现代,权力已经完全成为一个最道德化的领域。关于权力,我们再也不会去说真话。我们再也不能直言不讳,权力天然要求优越,权力必须要求高贵。但权力要求优越,这是权力本身客观或必然的要求;否则,权力就不将成为权力。权力道德化不要优越,只能是虚伪的。
权力优越在权力系统内是由于领导与被领导,在社会系统中,则是由于管理与被管理或社会公共产品服务供给与被供给,并最终由权力本身所具有的重大责任价值这些客观存在所决定的。如果说社会其它职业者责任重如泰山的话,那么,唯独权力者职业的责任却重于泰山。因为由于权力优越,其具有对其它职业者领导和引导的巨大责任。所以,权力本来就是追求一种等级秩序,而不是绝对平等。权力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一样,追求优越。权力需要优越才能有权威,使人们尊敬服从;权力也需要优越才能有效率,以吸引有才干之士。
但权力天然的政治优越与金钱天然的经济效力一样,都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换言之,权力与生俱来的政治优越和金钱与生俱来的经济效力一样,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产生善行造福人类,也可能产生恶行祸害人类。然而,人们对待权力与金钱的观念或态度却是有差别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由于金钱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须臾不离,任何人都必然是它的拥有者,所以具有世俗化的特征。因此,尽管有人对金钱顶礼膜拜,却也从不把它看作是高尚的,甚至人们往往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与金钱被污名化相反,由于权力的精英化特征,即它仅能为人类中的极少数佼佼者所拥有,大多数人则与其无缘,故相对于任何人都可以拥有的世俗化的金钱,人们心理上普遍对它抱有比金钱更高尚性的期待,加之为获取民意权力天然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和更关键的是统治者自我包装的需要,因而现实中权力被道德化。
从上可见,人们对待权力与金钱的观念或态度不科学的分别走向了两个极端。在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来政商关系紧张,长期间尊官卑商的“士农工商”排序,就凸显出此。商人往往被视为游手好闲者,不仅被士大夫们瞧不起,更甚至子弟不能做官。如《唐六典》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即商人家的孩子和商人近亲,皆不得入仕。当时连李白这样才高八斗诗名远扬的名人,也因为父亲是商人便没有资格参加科举。[2]中国传统道德政治文化鄙视金钱的程度从中可见一斑。当然,我们现在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要从这一个极端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就像今天某些人那样,一方面极力去美化资本及金钱,另一方面却不遗余力的丑化权力与政治,而是要于政治哲理上科学客观地恢复金钱和权力本来面目上的本性。
所谓权力道德化,简言之即在权力领域将利益与道德本末倒置,虚伪片面地强调以道德为本,无视利益的基础性根本性决定作用,以为权力行使的好坏归结为权力者道德问题,而其根子则是否定权力优越。我们说权力于政治哲学意义上的本性天然优越是中性的,只是否认了权力的道德化,并没有否认了权力道德。有人说不能将道德看成腐败的根源,他们没有理解权力道德与权力道德化不是一回事。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相互有着本质的区别。权力天然优越,含有很高的、很多的社会价值,通过辛勤劳动吃苦在前去拥有她,正是符合权力客观规律。将权力道德化违背了权力的本性,于权力运行中产生腐败便是必然。而权力道德则是政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政治规范的一种思想意识形态,我们用它来规范官员政治生活中的行为,其对治吏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权力者在维护公共利益的过程中作出了道德的选择时,他个人利益也自然而然地会在他的道德行为中得到实现,这种实现往往被称作为道德补偿。我们并非道德虚无主义,客观情况也是这样,权力者在行政中贯穿道德原则与他的个人利益实现并不矛盾,在科学的利益激励机制下即是如此。反权力道德化好比反形式主义,形式并没有错,如政治现实中一些必要的礼或程序,错在“主义”,以形式为本。同样,道德也没有错,错在“化”,以道德为本。
各种物质性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物本能。实际上个体或集团对权力青睐、热衷和追逐的重要原因,在于获得通过权力的行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或社会利益:“人们追逐权力不仅是因为权力能满足个人的利益、价值或者社会观念,而且还有权力自身的缘故,因为精神的和物质的报酬存在于权力的所有和使用之中”。[3]权力道德化的致命错误就是不承认这种人性,想改造人性把权力者变成不食人间烟火之神仙,结果不仅未能改造人性,还将人性扭曲,反而更加虚伪贪婪。政治权力的发展历史或规律是人的理性(利益)因素与意志(道德)因素不断辩证地平衡。道德是利益的外在表现,没有利益基础,任何道德就无法成立。强调道德本身并无不可。但道德化却不同,它把道德绝对化了,片面强调道德,不管事物的利益本质。在权力道德化的政治生态环境中,道德不与利益挂钩,失去利益机制的激励,权力者讲道德的动力反而不大;相反,于权力利益化的政治生态环境中,受利益激励机制驱动,权力者讲道德的动力反而增大。权力道德化最大的迷惑性在于,它披着合情合理的道德外衣,实际却违背了利益决定道德、道德服务于利益的唯物主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