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锋:北欧形势和北欧无核区

作者:高锋发布日期:2009-07-24

「高锋:北欧形势和北欧无核区」正文

北欧无核区最早是在1958年1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给挪威和丹麦首相的函件中提出来的。苏联这一姿态,当时仅仅是一个和平攻势,旨在分化和瓦解北欧同西方国家的关系,自然受到了北欧国家的冷遇。1963年,芬兰总统吉科宁重提此事,建议瑞、芬、挪、丹四国发表声明宣布北欧为无核区。这一建议也未得到积极响应。1975年,瑞典政府提出,在无核区周围应撤除核武器,并建立“稀疏区”。次年,苏载核潜艇进入波罗的海后,瑞典政府又强调北欧无核区应包括海域。

1975年欧安会最后文件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签字,使战后欧洲边界得到了最终确认。但苏却在随之出现的缓和气氛中,继续在欧洲加紧部署SS--20导弹,扩充常规力量,并在第三世界加强了扩张。北约由此开始酝酿相应对抗措施,国际局势再次呈现紧张。芬兰总统吉科宁于1978年访问瑞典时宣称,由于核武器运载工具包括巡航导弹的发展,北欧无核区设想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吉表示,有核国家应承担义务不对北欧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无核区设想也应以北欧国家自己选定的安全政策为基础。这个新建议与1963年吉科宁计划相比无疑有了重要改进。但修改后的吉科宁计划却仍然没有涉及近在咫尺的为数众多的苏联核武器,因而依然和者甚寡。

80年代以来,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北欧无核区的呼吁逐步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自1981年起,每年两次的北欧五国外长会议开始把它列入讨论日程。瑞、丹、挪、芬政府随即也先后发表了关于无核区问题调查报告。1984年五国工会代表在丹麦开会讨论无核区问题,次年北欧议员在哥本哈根聚会专门讨论此事。今年3月五国政府又共同决定成立外交部官员级的调查委员会,对实现无核区的条件和前景进行共同研究。这种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首先是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苏联在波罗的海不断扩充军备,使北欧局势日趋紧张的结果。苏联的北方舰队十几年内就扩建成有77艘大型舰只,168艘潜艇和430多架飞机的巨型舰队。其中还包括有60%的苏联战略核潜艇,所载导弹大部分能直接打到美国本土。苏在这个地区修建了17个军用机场,部署了490多架军用飞机和为数众多的战略战术导弹。1984年2月美苏裁军谈判中断后不久,北约即在挪威及其附近海域举行了有4万多人参加的该地区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事过不到一个月,苏联就调集了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主力在同一海域演习苏“战时控制挪威海的能力”。次年双方演习继续升级,目标更加针锋相对。苏演习“战时阻止北约增援挪丹能力”,美国北约则显示“战时保障援欧补给线能力”。双方演习日趋实战化。更引人注目的是:1981年秋,苏联载核潜艇在中立的瑞典军事禁区里搁浅;次年苏潜艇再次闯入瑞典领海,甚至直抵瑞王宫附近海域;1984年底,苏联巡航导弹曾穿越挪威领空。这些情况使得北欧要求美苏从北欧周围撤走一切核武器、禁止巡航导弹、建立无核区的呼声日趋高涨。

其次是北欧社民党和工会的推动。1981年,挪威工党首相在其元旦讲话中首次表示挪政府将对北欧无核区持“积极态度”。同年,在社民党的提议下,瑞典议会发表声明并授权政府与其他北欧国家联系,探讨实现北欧无核区的条件与可能性。北欧各大工会、妇女青年组织都相继把建立无核区作为反对美苏争夺、反对核战争威胁和缓和北欧形势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断组织大规模集会、游行,由此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瑞典社民党再次上台后于1983年6月提出了建立北欧无核区的全面设想。1984年和1985年丹麦社民党纠集议会多数,几次在议会通过决议要政府为实现北欧无核区和保证丹麦的永久无核地位而努力。

第三是苏联策略调整的影响。长期以苏联把无核区问题作为其分化北约,实现北欧中立化的一种策略手段,因而对于讨论中任何涉及苏联核武器的主张都断然拒绝,致使无核区进程在最初二十多年中毫无进展。进入80年代,苏联看到挪工党态度的变化在北约内部所引起的不安,加上北欧形势的新发展,开始调整政策。1981年6月勃列日涅夫向芬兰记者发表讲话重申苏愿为北欧无核区承担保证的同时,首次表示“不排除在与无核区毗邻的苏联领土上采取措施的可能性。”安德罗波夫进而宣称可采取涉及苏领土的某些“实质性”措施。契尔年科1984年明确表示,苏愿讨论包括波罗的海无核地位在内的有关问题。苏联策略的上述变化,除了有离间欧美关系,推动反战运动向对苏有利的方向发展等考虑外,核武器运载工具近些年来的迅速发展(射程准确、隐蔽性、流动性提高等)也大大减少了苏前沿部署的必要。同时,形势的发展也使苏深感有做出调整以换取北欧国家“承担阻止装有核武器的飞行器飞越本国领空”的义务之需要。1986年11月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在访芬时宣布,为了支持无核区设想,苏联撤除了科拉半岛上的苏中程导弹和部署在列宁格勒及波罗的海军区的大部分中导和部分战术核武器,也向人们显示了苏联的上述策略调整。苏策略上的这些变化自然并未对北欧局势带来任何根本性改善,但对无核区进程却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北欧无核区构想梗概

北欧国家相继提出了不同的无核区构想,概括起来,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单方面无核区和与欧洲相联系的无核区两大类。

(一)单方面无核区,又称孤立的无核区。其要点是:1.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同时单方面发表声明宣布在平时和战时都不谋取核武器。2.有核国家也单方面发表声明并承担义务不对这一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3.双方声明和保证同时分别向联合国安理会登记。4.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核不扩散条约规定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核查。这一主张的主要支持者是芬兰和北欧其它国家部分和平反战组织。已故的瑞典社民党元老,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米达尔夫人还曾经提出先由瑞典和芬兰单独成立小型无核区,然后再扩展到其它北欧国家的主张。

(二) 所谓与欧洲相联系的无核区。要点是:1.北约和华约就削减整个欧洲范围内的战区和战术核武器达成协议。2.作为这一协议的一部分,宣布北欧成为无核区。3.并从其周围地区撤走上述核武器,以建立稀疏区。4.美苏等核国家承担义务不对这一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并将保证在安理会登记。5.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双方就核查问题达成谅解。

北欧国家主要政党大都支持后一种主张,但程度上有所差别。如瑞典社民党仍然坚持要美苏撤走其邻近地区的所有针对或适用于北欧目标的核武器(据称苏联有1,350枚,美国42枚),并认为北欧无核区进程与欧洲裁军谈判密切相关,但不主张等待谈判结果,并称北欧无核区进程“本身”就是对欧洲缓和进程的一个贡献。在后一个问题上,瑞保守党、中央党和人民党则与丹社民党和挪工党相类似,更强调无核区进程应与欧洲裁军进程挂钩。丹社民党主席还宣称应把无核区扩大到中欧。冰岛各大政党则强调应把冰岛周围海域包括在内,并要求把无核区扩展到西起格陵兰东至乌拉尔的整个欧洲北部地区。1985年冰岛议会还通过决议规定冰永远不接受核武器。挪、丹保守党等右翼党派,近年来慑于反战运动声势,也不再从根本上反对这一设想,而强调其无现实意义和挪、丹作为北约成员必须承担的义务。宣称需先经过北约内部磋商并达成谅解后,才能与有关国家讨论。

上述两种构想各有特点,但目前都很难实现。比较起来,前者不需要改变北欧国家及苏联等邻国的任何现行政策或军事部署,因而似乎比较简单易行。支持者宣称此方案一旦实施,即可把业已存在的北欧五国无核状态以条约或声明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永久化,从而会增强两大集团间的信任,并推动欧洲缓和与裁军。但反对者认为,这种说法是本末倒置,称北欧地区的紧张局势主要是美苏争霸的结果,是由其战略利益和争霸野心所决定的。北欧国家的任何单方面措施和良好愿望,都不可能改变上述情况。相反,北欧国家一旦放弃核选择,必将鼓励在常规力量占压倒优势的苏联,危机时刻抢先占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这个战略要点以完成对西欧的战略包围,从而使北欧沦为战争的首批牺牲品。此外,这一构想与北约现行核威慑战略相悖,美、英、法都坚决反对。北约秘书长卡林顿甚至宣称丹社民党宣扬的主张一旦实施,将是北约沦亡的开始。

后一方案把无核区进程与欧洲裁军谈判相联系,自然更难实现,但比前者似更有实际价值。问题的关键在于美苏有无裁军诚意。美苏冰岛首脑会晤时勾划出一幅大幅度裁减核武器的图画,后终因双方都不愿放弃核大国地位和称霸野心而告吹。最近,慑于国际舆论压力和出于各自内外需要,美苏军控谈判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中导问题上双方似有妥协的可能,这一变化又激起了北欧国家对实现无核区的新的憧憬。挪威外交大臣今年2月提出要北欧内部研究放弃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战略可能性以为建立北欧无核区创造条件,就反映了这一新动向。但这势必要大大增加北约国家的常规军费开支,因而目前难为大多数北约成员国所接受。

总之,自北欧无核区主张提出来的近三十年里,国际形势特别北欧形势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个问题与整个东西方关系密切相连,各方真实意图和具体主张又相差甚远,是否能实现“无核区”的目标,前景仍不乐观。

原载《西欧研究》,1987年第六期。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