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西林:俄罗斯“休克疗法”再分析

作者:韩西林发布日期:2008-09-05

「韩西林:俄罗斯“休克疗法”再分析」正文

苏共下台、苏联解体后,原苏联的成员国几乎全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其中尤以俄罗斯最为严重。在总结原因时,有分析者认为,经济衰退是“休克疗法”所致,“休克疗法”则是苏共下台、社会主义制度被推翻的产物,而苏共下台、社会主义制度被推翻则是政治民主化改革的结果,所以,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还是要算在以民主化为方向的政治改革的账上。因而便有了这样的推论:如果不搞民主化改革,就不会有苏共下台和社会主义制度被推翻,当然也就不会有随之而来的“休克疗法”,没有“休克疗法”,自然就不会有经济衰退。所以,政治改革确实是危险的。在一些人笔下,政治民主化改革成了“断头台”,“休克疗法”则是“焚尸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被推上政治民主化改革的“断头台”斩首之后,再扔进“休克疗法”这样的“焚尸炉”中焚烧,这之后便彻底消失了踪迹,社会从此便陷入地狱。

是这样的吗?我认为,这个问题仍需要讨论。由于“休克疗法”被看作是俄罗斯经济衰退的直接原因(其余的只不过是“休克疗法”的原因),所以,我们的讨论将围绕“休克疗法”进行。

一、“休克疗法”失败了吗?

“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是对一整套激进的反经济危机措施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式的称谓。它的主要内容是:采取严格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大力压缩消费,强行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缺口,以期达到短时间内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由于这样的措施会使社会经济会受到极大的震荡,甚至处于“休克状态”,故有了医学上的“休克疗法”的比喻。简单说来,“休克疗法”其实就是一整套经济方面的激进策略,它后来被确定为三大基本内容:稳定化――以紧缩反通胀,并建立宏观均衡;自由化――放开物价;私有化――明晰产权。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休克疗法”的具体政策有所调整,其形态有所改变,但基本框架是没有变化的,否则就不能将其称为“休克疗法”了。

“休克疗法”的形成、提出并实施是在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美的玻利维亚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高达24000%,经济负增长12%,民不聊生,政局动荡。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向该国提出:放弃扩张性经济政策,紧缩货币和财政,放开物价,实行自由贸易,加快私有化步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玻利维亚政府走投无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采纳了萨克斯的建议。结果是:短期内造成经济剧烈震荡,仿佛病人进入休克状态,但随着市场供求恢复平衡,经济运行也回归正常。两年后,玻利维亚的通货膨胀率降至15%,GDP增长21%,外汇储量增加了20多倍。萨克斯的反危机措施大获成功,“休克疗法”也名扬世界。

这是南美的情况,也是“休克疗法”的第一次试验。

这之后,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东欧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这些国家开始实施从原有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在西方国际金融组织的举荐下,以俄罗斯、波兰为代表的大多数东欧国家在这一过程中都使用了“休克疗法”这种激烈的经济工具。

就俄罗斯来看,这一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1991年底,苏联解体,苏共下台,俄罗斯联邦独立。新国家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其中也包括原苏联没有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一大堆生产难以为继、濒于破产的国有企业;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等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认为,苏联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补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越来越严重,结果断送了苏联的前程。俄罗斯要避免重蹈覆辙,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深刻变革。此时,35岁的盖达尔被叶利钦任命为政府总理。盖达尔几乎是完全套用了“休克疗法”方式,制定了一套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1992年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

“休克疗法”的第一步棋是放开物价。俄罗斯政府规定,从1992年1月2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与此同时,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公职人员工资提高90%,退休人员补助金提高到每月900卢布,家庭补助、失业救济金也随之水涨船高。物价放开的头三个月,似乎立竿见影,收效明显。购物长队不见了,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习惯了凭票供应排长队的俄罗斯人,仿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可没过多久,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到了4月份,消费品价格比1991年12月上涨65倍。政府原想通过国营商店平抑物价,不想黑市商贩与国营商店职工沆瀣一气,将商品转手倒卖,牟取暴利,政府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市场秩序乱成一锅粥。由于燃料、原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到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如此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恶性循环。

对此,俄政府似乎早有准备,走出了“休克疗法”的第二步棋,财政、货币“双紧”政策与物价改革几乎同步出台。财政紧缩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税收优惠统统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缴纳28%的增值税,同时加征进口商品消费税。与增收措施配套,政府削减了公共投资、军费和办公费用,将预算外基金纳入联邦预算,限制地方政府用银行贷款弥补赤字。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贷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贷款限额管理,以此控制货币流量,从源头上抑制通货膨胀。可是,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想的完全两样。由于税负过重,企业生产进一步萎缩,失业人数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和直接投资,财政赤字不降反升。紧缩信贷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日益严重。政府被迫放松银根,1992年增发货币18万亿卢布,是1991年发行量的20倍。在印钞机的轰鸣中,财政货币紧缩政策失败了。

“休克疗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盖达尔认为,在只有计划与市场这两个工具、而计划这一工具已被证明无效的情况下,俄罗斯唯一能走的只有市场化这一条道路。而市场化改革之所以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在于俄当时的企业基本是国有企业。竞争机制对国有企业不起作用,市场与国有企业不相容,使用市场工具的前提是实行全面的私有化。所以,要彻底解决问题,就要彻底实行私有化。为了加快私有化进程,俄政府最初采取的办法是无偿赠送。经有关专家评估,俄罗斯的国有财产总值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1.5亿,以前财产是大家的,现在分到个人,人人有份。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启动,已是1992年10月,时过境迁,此时的1万卢布,只够买一双高档皮鞋。私有化证券大大贬值,被一小部分有钱人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收入囊中。最终结果是使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和暴发户手中。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尽快转手盈利,职工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产经营无人过问,企业效益每况愈下。1992年12月,盖达尔政府解散,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也随即宣告结束。

在实行休克疗法的当年,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下降到只有美国的1/10。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燃料、电力和冶金工业成了民族经济的关键部门,其比重在GDP中约为15%,在工业总产品结构中为50%,在出口中为70%多。实际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如果说原料和能源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还算接近世界平均指标的话,其它部门则远远低于美国同类指标20%-24%。70%多的生产设备服务期超过十年,高于经济发达国家一倍。这种局面是国内投资特别是实际经济部门的投资大幅度减少的直接后果。外国投资不愿进入俄罗斯,吸收的外资总额累积只有115亿美元。俄罗斯科技开发支出全面减少,投资不足,对创新重视不够,使得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和质量竞争力的产品越来越少,特别是在民用科技产品市场上受到外国竞争对手的排挤,俄罗斯产品还占不到1%的份额。 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到2000年底,俄罗斯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美国人的10%。

这是俄罗斯的情况,也可以说是“休克疗法”的第二次试验。

从以上介绍我们也可以看到,迄今为止,“休克疗法”有过两次付诸实践,一次在南美,一次在俄罗斯等国。“南美休克疗法”取得了成功,而“俄罗斯休克疗法”则普遍认为是以失败告终。

那么,俄罗斯进行的“休克疗法”真的失败了吗?

就事论事地看,“休克疗法”效果似乎并不好,但是,对这样一项关系整个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改革,当然不能孤立地看,短期地看。就像一次外科手术,仅看局部和现状,简直是一团糟:划开了皮肤,切开了肉,那么多金属器械在颅腔内、胸腔内、腹腔内倒腾,甚至还拿掉了器官;流了那麽多血,人也昏迷不醒,这之后还有那么一段时间人就像在地狱中煎熬……!总之是惨不忍睹。但是病根去除了,又过了一些时候,人站起来了,复原了,又像健康人一样活着了!那么,从宏观上看,从全局上看,从历史的长过程看,这次手术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

回顾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也有过几年经济非常困难的时期,不能因此就说共产党推翻国民党推翻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也不应该,因为今天的中国样子呢?对“休克疗法”的态度也应如此,有目共睹,今天的俄罗斯是个什么样子呢?

其实“休克疗法”与经济衰退的关系,直到现在还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学者指出(金雁、秦晖等),与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相比,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既不坚决也不彻底,但是俄国的经济衰退却比前者严重得多。因此,究竟俄罗斯经济困难的原因是实施了“休克疗法”,还是“休克疗法”不彻底、半途而废,还不能轻易下结论。此外,还有像白俄罗斯这样的独联体国家,对“休克疗法”抱有强烈的抵触,结果其经济困境比俄罗斯还严重。总之,不管是否采行“休克疗法”、实施的力度如何,苏联东欧各国全都出现过一段经济滑坡,就连有西德大力扶助的前东德也不例外。这是否可以说明,“休克疗法”与经济衰退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反过来看,没有争议的事实是,俄罗斯进行的“休克疗法”,从根本上打破了经济发展的集权主义模式,使国家最终挣脱了对发展方面“列宁主义道路”的路径依赖,从而完全彻底地走上了集英、法两种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优点之大成的“美国路线”,这就为国家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由于把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到了一个全新的、更合理的制度平台上,在最初的阵痛过后,俄罗斯的经济-社会便进入了一个强劲发展的快速通道。

如今的俄罗斯经济,总体上看,尽管还有种种问题(甚至有些问题还很严重),但经过了1993年到1998年五年的低迷后,从1999年开始复苏,很快进入了健康、正常、快速的发展状态。

推行过“休克疗法”的俄罗斯今天是一种什么景象呢?从国际地位看,俄罗斯基本恢复了经济、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在国际政治中的分量也不可小视。当今世界,真正在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相抗衡的还是俄罗斯。比起自称已经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时时事事在看发达国家其中主要是美国的脸色、“宁赠外邦,不与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中国来,腰板就硬朗多了。再看国内,2006年俄罗斯人均GDP达到4000美圆以上,医疗几乎免费,中小学上学免费还免费提供午餐,60岁以上无论工人农民都享受养老保险衣食无忧,实行个人12%、企业25%单一无累进税制,政府机构大量精简,国家财政1/4用于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救济。2007年年初,俄罗斯财政部长宣布,计划用3年时间,把俄罗斯全民人均收入在2006年基础上增加50%。到2007年,俄罗斯国民经济已经连续第8个年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出色的成就,相对于低迷的欧洲,俄罗斯经济成了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名副其实的一个亮点。

如今,自信和尊严重新回到俄罗斯人中间,俄罗斯人在最近10多年里第一次重新感觉到“终于松了一口气”。根据俄罗斯民意调查机构的询问结果,70%以上的接受询问者认为近年国家形势好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明天会更好”取代了过去多年来一直压在人们心头的恐惧感和担忧感。

事实表明,“休克疗法”其实可以看作原苏联国家、其中主要是俄罗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进行的全面社会改革的延续,是原苏联国家走上现代化的正常发展道路的“路线图”中的一段必然历程。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