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政府创新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作者:俞可平发布日期:2017-05-13

「俞可平:政府创新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正文

编者按:6月26日上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俞可平教授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智库报告厅发表了题为《政府创新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演讲。本文根据俞可平教授演讲及问答整理,已经俞可平教授审定。

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政府创新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本来研究院希望我讲民主。之所以不讲民主,倒不是因为敏感,而是因为该讲的都讲了,没有新东西。但是,我并没有改变我对民主的基本看法,民主不但是个好东西,而且要继续往前推进。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民主必须沿着三条道路往前推进:

第一,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掌握核心的执政权力,必须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这样民主才能有序发展。

第二,以更少的竞争走向更多的竞争。市场经济是一个竞争经济,消费者接受了好的产品,经济就有了活力。干部选拔也一样需要适当的竞争,以便优中选优

第三,要从基层民主一层层往上推进。

我认为这三条路线图是中国民主政治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发展道路。

我经常开玩笑讲,我以前像“教官”,更多是给官员讲课,主要讲现实问题。我现在是教授,回到大学跟学生讲,主要讲学术问题。我最近在大学里做过三场演讲,是纯学问的。第一场是政治学的公理,第二场是讲权威与权力的概念,第三场是上周在浙江大学的演讲,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所以我现在主要做“天国的学问”,即纯学问。今天算是破例了,讲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政府创新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我们先从第一个问题讲起: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公布了60项重大改革任务,具体的任务有320多项。并且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同志任组长,下面有六个专项改革小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的建设和纪律监察。所有这些改革任务有一个总目标,就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自己一直是“治理”、“善治”和“治理现代化”的倡导者,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当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尤其高兴。我认为,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部署。这实际上提出了第五个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比起原来的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来说,更深刻、更重要、更带有长远性。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但全社会包括很多的领导干部都还认识不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牢牢坚持,并且努力通过具体的制度来实现、落实、推进。

政府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尽管“更少统治,更多治理”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但是到现在为止,政府还是最重要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依然是决定国家政治事务最重要的手段。发达国家不例外,对于中国尤其如此。我有一句口号――“善政是善治的关键”,没有好的政府就没有好的治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政府自身的治理要现代化。然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们遇到的挑战、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一、政府公信力流失

大家都有感慨,现在人与人之间缺少了信任,坑蒙拐骗这么多,朋友、同事、上下级之间都不可信了。很多人都惊叹社会堕落,世风不古了。我认为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政府公信力的流失,如果一旦觉得政府不可信了,这个社会就无法信任了。现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政府的公信力陷入了“塔西佗陷阱”。政府一旦公信力流失,社会诚信就会缺失,最后受伤害的是政府自己。我知道官员辛苦,起早摸黑,礼拜六保证不休息,礼拜天休息不保证,“5+2”、“白+黑”。官员的压力非常大,居然成为自杀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对那些自杀的官员,网民们还要说“查一下,有没有问题”。这种现象真的要深思啊!

二、政府创新动力不足

我主持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16年,到了去年举办第8届,和前7届完全不同。过去地方政府非常踊跃地来申报,但是到了第8届倒过来了,不是大家踊跃申报,而是课题组一个个去求人家申报。只有广东和浙江两个省创新比较多,但是这两个省创新的动力比起以前也明显弱化了。从全国范围来讲,弱化就更明显。政府改革创新一旦动力不足,后果就很严重。中国社会就像一辆火车,火车头是政府,官员是驾驶员,动力不足了,列车前进就会变慢,甚至会停下来。那样,经济发展就会遇到困难,整个社会就缺少活力。

三、行政成本过高

最近公布了公务员数量只有700多万,但是事实上不包括合同制的政府雇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这些加在一起是个天文数字。我讲的行政成本不光是人头费,在转型时期,这么大一个国家,公务员数量多一点可以理解,关键是整个的行政成本太高。比如,现在的维稳,大多不是以疏为主,而是以堵为主,致使社会管理的成本巨大。

四、形式主义泛滥

“群众路线”首先反“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反,但是很多机关的形式主义怎么反而又回潮了呢?前段时间网上疯传江西一对新婚夫妇洞房抄党章,把一个很严肃的事变得很庸俗。后来人家说,抄党章算什么?还有人说每个党员必须做5万字笔记,而且要手写。我在中央机关待这么多年,从没有搞过这些形式。我们得反思:刚刚反过形式主义,怎么还有如此严重的形式主义?到底有没有找准原来产生形式主义的原因?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抓得很准,要反形式主义,大家不能过一阵子就忘了。

五、一把手权力集中

通过反“四风”,官僚主义现象在从总体上有所限制和下降,但是一把手权力集中,至少有一些部门有一些地方比过去反而更严重。我到一些地方去调研,据说有书记召集干部开会几个小时,一看上厕所的人多了就不高兴。后来人家告诉我,现在开会都不敢喝茶,怕上厕所。还有一些一把手摆谱,每次开会所有干部到场以后,他最后才能到,不能任何一个人比他晚到,茶杯、笔记本都要让秘书放好。我们不是刚刚反过官僚主义吗?难道不包括一把手?

六、政府管理出现低俗化倾向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提得很好,但是现在有些方面正常化都算不上,甚至还出现了低俗化的倾向。我举个例子,中央限制官员公费出国,这很好。但一些地方,把官员出国的限制也用在学者身上,一年只能出国一次,一个国家只能呆5天。还有,中央的“八项规定”非常好,但有些地方把老干部和工人的正当福利也停发了。这些哪是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连正常化都谈不上。

那么,如何推进政府创新?

1.明确目标

政府创新或者是政府治理现代化九个目标必须清楚:第一是民主;第二是法治;第三是责任;第四是服务;第五是优质; 第六是效益;第七是专业;第八是透明;第九是廉洁。

政府创新在这些年有很多进步,在上述九个目标中,“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效率政府”、“廉洁政府”、“透明政府”都明确提出来了,这些目标都很好。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另外两个目标,这两个目标现在还没有提出来,但是已经越来越重要。就是“优质政府”和“专业政府”。优质政府,就是政府的公共产品要高质量,特别是政策和制度产品。专业政府,就是政府官员要有专业知识,要区分政务官和事务官,前者是政治家,后者是技术官员。

2.找准问题和根源

上面所说的这些突出的问题,有五个方面的根源:一是有些领导思想僵化;二是是制度环境有待完善;三是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的合理和科学;第四,地方的自主性和多样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五,许多官员的工作压力增大,而改革创新积极性下降。

3.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对中国太重要了,中国人特别强调“师出有名”,没有一个好的观念就不可能有改革创新的举措。改革开放取得很大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党和国家事业成功的一个法宝,这个法宝要坚持。我觉得只要符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大目标和“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所有的改革都可以试。在这方面应该说深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依然认为深圳还是一个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我特别希望深圳在解放思想方面依然能够引领其他的地方。

4.完善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可以塑造人的行为。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国家治理现代化有五个基本标准,其中第一个就是制度化或者叫规范化。政府治理现代化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制度。

5.增强政府创新的动力

现在政府创新的动力从全国范围来讲明显弱化。政府没有创新动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活力。从我长期负责地方政府创新奖和社会创新奖的经验来看,有三点特别注意。首先,要合理地划定上级政府的权力边界,增大地方政府的自主性,为各级政府的治理创新提供一个基本的制度环境。其次,制定有效的考核奖励政策,积极鼓励创新行为,给创新者以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政策的保证,形成足够强大的激励力量,激发人们的创新积极性。第三,是建立容错机制。改革和创新一定会有风险,要降低人们为创新所承担的风险,支持敢冒风险的创新者。

6.革新政府治理技术

我在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候,一般都会讲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回答三个问题,谁治理?依靠什么治理?怎样治理?最后就是取得什么效果。跟前面这三个问题相对应的是治理的三个要素,治理主体,治理的体制和机制,最后是治理的工具。任何的治理,从国家治理,到一个小的单位,包括大学、公司、研究院的治理,都离不开这三个要素。制度制定的非常好,如果治理者的素质很差,没用。反过来讲,治理者素质很高,但是制度不好,好人都会变坏,也没用。现在有第三个要素了,在高科技的时代越来越重要,这就是治理的工具。

政府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的技术工具,除了运用法律、行政的基本手段以外,应当善于运用市场工具、社会工具、舆论工具和网络工具。各级政府一定要简政放权,做到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开放度,提高行政效率。现在有些技术大家都重视,特别是网络技术,但善用信息网络工具,我觉得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而言之,政府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只有沿着民主法治的轨道,才能正确地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没有高度发达的民主和治理,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善治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