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万长我本淡泊明志一读书人

作者:萧万长我本淡泊明志一读书人 选择字号发布日期:2005-07-08

「萧万长我本淡泊明志一读书人」正文

(大公报记者吴永强)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萧万长先生一行于六月下旬访问内地。记者有机会于日前在上海兴国宾馆再度采访了萧先生,话题泛及《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前后台湾岛内外情势变化、两岸今后走向趋势、内地与台经贸合作、中共领导人胡、温执政风范以及萧万长自身的从政心得。

虽然久居政经要津,曾任职国民党副主席、台湾「行政院长」高位,萧万长对自己的评价却是:「我本淡泊明志一读书人」。晤谈之间,萧万长致力两岸经贸关系和民众福祉的殷殷之情自然流露;而其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之理念,亦给人深刻印象。卸却公职的萧万长,现今身任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虽然「无官一身轻」,但似乎较前更为繁忙。近年奔走两岸,南至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北上山东、陕西等地,多次造访大陆,为两岸经济团体合作致力良多。今次率领多达五十余人的台商经贸人士再次访问内地,足迹遍及陕、渝、鄂、沪等地,为两岸经贸合作再度献力。卸职寻梦不愿做官愿做事大公报记者:您多年掌握政经要津,现虽除却公职,但依然可以说活跃于两岸经济前沿。您是如何看待自己亦政亦经的这种身份或经历呢?

萧:(笑)我其实是一个淡泊明志的读书人,比较喜欢自由自在的个性。当年因缘际会,得以在政府里面一直担任高位。但我当年担任职务时的一个理念便是:不是在做官,是在做事,是为人民服务。我对有没有做官,从来没有看得很重。后来为什么看重经济?因为我觉得这对人民的福祉最重要。当年受到社会的栽培、人民的期待,我还有可以奉献的地方,我就继续。两岸的事情,我们本是一家人,因为历史和政治的缘故,两岸没办法过一家人的生活,但我相信会有时间实现过一家人生活的状态。

用经贸的手段来促成两岸政治的结合,可以说是我的一个梦、一个理想了。我不放弃我的梦。要问我从政之前的理想?是想作一个学者。我是一个很孝顺的人。当年我的先母舍不得我离开台湾。我申请到美国哈佛大学的奖学金证书,她都帮我收起来,不想让我离开台湾。我当时是一心想要去读书,做学问的。我觉得我的个性适合作学者。我们读书人就是比较追求自己的理想。比较坚持理念,淡泊明志,不求名利闻达的。

在官场很长时间,我自己觉得是一个异类。因为我不跟人家交际,不逢迎,不喜欢这些。我唯一的就是埋头苦干,把事情做好。我也不和人家结党,你看我做到行政院长、部长,也没有自己的派系。参加国民党,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很奇怪,我自己也百思不解。为何继续高位?所以我有自知之明,及早淡出政治圈,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两岸关系柳暗花明很可喜大公报记者:上次和您见面是去年九月。弹指一挥间,大半年过去了。其间两岸形势发生很多事情,如北京两会上《反分裂国家法》出台、江(丙坤)、连(战)、宋(楚瑜)相继到访大陆。您是如何看待这些变化的?

萧:我觉得两岸关系最近半年来有很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可谓波涛汹涌啊!到现在我们感到很欣慰的是「柳暗花明,春暖花开」。这对两岸的人民来说,是一个很可喜的现象。不过虽然这样,我们还不能很乐观的说未来的两岸必定是一番坦途、毫无波折。因为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是几个比较有利的情况累积起来的。但是也有一些暗潮在涌动。所以基本上两岸关系还是需要很有用心、很有耐心、很有智慧地去处理和推动。这样才会把我们的这个稳定关系持久维持下去。反分裂法岛内忧虑未尽消

大公报记者:您所提到的「暗潮涌动」是指什么、怎么理解?

萧:这半年来,《反分裂国家法》出来以后,在国际间对这个法有评议,台湾内部有很大的部分人有忧虑甚至于反感,这样一些情形是否在连,宋大陆行以后完全消弭了呢?我觉得,也没有。只不过是让这些批评啊、反感啊没有更恶化、发酵而已,只是缓解了。所以说,两岸关系的基本面还要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会有转好的迹象。

此外我觉得,一方面根据新的发展要有新的思维,另一方面要把眼光看得更远,更长,不要奢求短线的东西。这样的话,所谓战略也好,做法也好,就会有更大的布局出来。不要因为表面上欣欣向荣就欣喜若狂,完全乐观了。我们从风平浪静里要创造一个更好的顺流,顺势再造出一个更大的推动效果出来。

大公报记者:您是如何看待《反分裂国家法》的?

萧:这个法的针对性讲得很清楚,不是针对台湾人民,是针对从事「台独」的行为。胡主席还强调了一点:不放弃和平来解决两岸的问题。既然这样,我觉得可以某种程度解决台湾同胞的疑虑和猜忌。

大公报记者:您周边所接触到的朋友,对反分裂法是如何一种心态?

萧:周围大部分人会感觉,这个法适用的人和适用的地,和他们好像没有很直接的关系。怎么讲呢?适用的人是反分裂的人,和普通百姓不会有关系;适用的地呢,是大陆范围产生的法,适用大陆地区。所以他们觉得这个法对台湾可能没有什么约束力。因为在大陆产生,觉得对台湾没有直接的效力。落实善意台湾人民会判断

大公报记者:前段时间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大陆行,并与中共胡锦涛主席会谈和发表公报,这在两岸是几十年来所未有。如何评价连、宋大陆行之前和现在的两岸状况?

萧:之前两岸彼此有很深的紧张、抵触,或者说高度的猜忌。让外人看起来好像有一触即发的危机。但连、宋之后,造出了两岸新的和好的气氛,让紧张气氛缓和了很多。现在看到,大家都要朝着一个怎么提出建设性的具体的作为,来让两岸的关系可以朝着健康的路走。

大公报记者:连、宋之后,目前两岸间应该做的具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举措有哪些呢?

萧:连、宋之后,北京方面释出很多善意:比如说大陆居民到台湾观光旅游、赠送熊猫、台湾学生内地就读一体化待遇等,都是很具体的,把这些落实就好。若不落实,过一段时间检讨起来又会说空谈,说口惠而实不至。落实后让台湾人民感受到大陆的善意和关心。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有感情的,就不会对大陆太多反感,不会太多抵触。

大公报记者:但是目前大陆的一些善意和举措似乎受到台湾当局一些阻挠。

萧:不要担心这个。台湾当局如果要反对,一定要有正当的理由。我们的目的是要推动这些措施落实,这个过程大陆方面可以不必太计较。要看台湾当局是否真的不想做、采用所谓的「柔性抵制」。那没关系,他(当局)自己是要负责的。台湾人民会判断,会质疑民进党为什么阻挠大陆的善意和人民的利益?民意的反弹会让当局受害的。大陆当局不要非要和台湾当局有个定见、比如要哪个人如何如何,只要提出要求对方拿出一个有效措施就可以。因为你提出的目的是要让民众受惠。球怎么踢,让民众去发力。这是一种智慧和技巧。求同存异以经促政终和合大公报记者:上次您谈到经贸是两岸关系核心和主轴,现在形势发生很多变化了。您觉得现在经贸关系在两岸间是怎样的地位呢?

萧:我觉得不仅是主轴和核心,而且现在更重要了。因为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过去两岸政治上可谓纠缠难清,很多东西好像僵局难解,但是相对的两岸经贸关系是一年比一年密切。半年前有紧张气氛存在的时候,都没有影响两岸经贸的往来,反而更凸显经贸的重要性。因为有经贸利益这一环关系的存在,大家觉得两岸关系不能铤而走险。应该冷静、理性的来处理,才会有峰回路转,今天才变成有如春暖花开。这些都是因为有经济利益的互相考量。所以不管两岸关系是高潮还是低谷,经贸一定是主轴和核心。

我讲,两岸关系要求同存异。这个「同」是经济利益,「异」是政治立场。那如果我们把「同」越放越大,她就会盖过「异」,让「异」越来越模糊越缩小;「同」超过了「异」,就无所谓「异」了,就可实现水到渠成。我觉得政经难以分离。我们从事经济的人,认为政经虽最后不会分离,但过程中可以分离。用经济的手段达到政治的目标,用经济利益来促成未来政治的结合,为何不用呢?(大公报)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