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绩伟:论人民的报纸

作者:胡绩伟发布日期:2012-12-09

「胡绩伟:论人民的报纸」正文

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

党报是党的报纸,又是人民的报纸。

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发生过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我在《论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一文中作了论述。

应该把党报办成人民的报纸,这个方针问题解决以后,究竟如何把党报办成人民的报纸,使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真正一致起来,还需要作专门的研究。

要把党报办成人民的报纸,究竟有些什么具体要求?我们在历史上曾经作过很大的努力,特别是在党报的三次大改革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回顾一下这些历史经验是很有必要的。

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时,提出要改变多年来办报的旧传统,在办报的原则上进行彻底的变革。1942年8月4日的社论说:“旧的传统是:报纸上只谈上层人物的活动,或者登载仅供消遣的社会新闻,至于深入广大群众的生活中去,则是少有的。因此报纸只是报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读者对它帮助是很少的。现在已经到了彻底改变这种旧传统、旧观点的时候了。要使报纸成为我们改进工作的工具,就要使报纸的工作带着浓厚的群众性;每个机关、每个乡村、每个部队、每个学校、每个工厂都有报纸的通讯员、撰述员、热心关切报纸的人。报纸上的消息、通讯、论文,要靠各方面工作的同志大家来供给,然后报纸的内容才能充实得起来。”因此,解放日报提出全党办报的方针,群众路线的办报方针,反对“报社关门办报”。在报纸的内容上强调了这几点:一,过去报纸的最大篇幅是刊登各国通讯社发的国际新闻,改版以后,重要的国际新闻还是要登,但最主要的位置和最大篇幅应该登人民群众最希望了解的国内情况,特别是各抗日根据地的生活和斗争。二,加强中央报纸出版所在地的地方特色。中央还决定当时中央党报也是西北局的机关报,报纸要针对当地人民的要求,注重反映当地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毛泽东同志对报纸将陕甘宁边区的生产活动、劳动模范的事迹上了《解放日报》的头条,十分称赞。针对当时我们处在广大农村环境,报纸在农村,报纸的读者很多在农村,还提出“农村办报”的方针,反对照搬城市办报的作法。三,过去“孤立地登载中央的决议指示、领导同志的论文,而没有加以发挥和阐明,对于政策和决议执行情况、经验、检讨则毫无反映。”改版以后,特别强调理论结合实际,要针对人民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读者的理解程度,来进行卓有成效的宣传。四,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批评和建议,过去“对于敌对思想缺乏应有的批评,对于我们工作的缺点,没有严格的揭露和帮助其改正。”五,我们以巨大的篇幅登载枯燥乏味的论文和译文,而不能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字解释迫切问题。”这就提出了报纸内容的大众化和文字通俗化的问题。

在《新华日报》改版时,已经是1947年,我们办党报的经验丰富了。不仅从原则上深刻地阐明了党报和人民报是一致的,而且明确提出新华日报的办报方针:“新华日报的立场和任务既然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新华日报的方针是‘与实际结合,与群众结合’。所谓与实际和群众结合,就是从实际和群众中来,而又到实际和群众中去,也就是在编辑业务和发行业务上建立群众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它把这种办人民报纸的群众观点进行了很好的四点概括:

第一种群众观点:“坚持这种视报纸为人民的武器并交给人民使用的认识。”“这就是说,所宣传的应该是人民心里想的,口里说的,手里做的。也就是说,替人民讲话,讲人民的话。……在形式和内容上力求适合人民的实际活动和实际需要,建立自己与实际运动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广泛联系。”

第二种群众观点:“坚持这种以前进分子为骨干又同时团结广大中间落后分子的认识。”“应该以全体人员为对象,反映全体人民的情况和情绪。所谓全体人民,就是少数反人民的集团以外的一切阶层的人民,而不是仅仅以前进分子为对象。前进分子只是群众的骨干,如果仅仅以前进分子为对象,就有使报纸脱离群众,陷于一个狭隘的圈子里面的危险。”

第三种群众观点:“坚持以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为主而又在普及基础上提高的认识。”“应该既要做到普及也要做到提高,而以普及为主。……提高的指导就是建立舆论权威,在政治思想上起教育和领导作用。因此,所谓提高,就是在思想意识上向无产阶级的水平提高;普及的基础就是人人能够读,人人读得懂。因此,所谓普及,就是在文化水准上向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降低。”

第四种群众观点:“坚持这种以政治为中心而又能够多方面为人民服务的认识。”必须在许多具体问题上,提出明确的政治主张,提高人民的政治认识。但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是多方面的,报纸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多方面的生活,甚至政治以外的生活。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即使是枝节的琐屑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多方面作到为人民服务,同时也才能服务得更好。”

新华日报的这四点概括,很好地总结了作为一张党报――一张党领导的人民报纸的方针和任务,很好地阐明了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

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时,除了继承和发展过去人民报纸的原则方针以外,特别突出的是强调报纸是党的言论机关,也是社会的言论机关,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多方面地反映客观情况和群众意见。报社在改版以前给中央的报告中,对报纸改革的中心目标,是这样说的:“我们改革工作的中心目标是要使《人民日报》能够多方面地反映客观情况和群众意见,及时的深入的宣传解释党和政府的政策,更多地反映和交流地方工作经验,对于广大人民迫切关心的工作上、生活上、思想上的问题展开讨论,使《人民日报》成为群众欢迎的生动活泼的报纸。”党中央在批准改版报告的批语中,强调指出:“为了便于今后在报纸上展开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人民日报》应当强调它是中央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报纸。过去有一种论调说:‘《人民日报》一字一句都必须代表中央’,‘报纸上发表的言论都必须完全正确,连读者来信也必须完全正确。’这些论调显然是不实际的,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样做会使思想更加活跃,使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愈辩愈明。各地党委今后也要强调地方党报是地方党委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报纸。我们党的各种报纸,都是人民群众的报纸,它们应该发表党的指示,同时尽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如果片面强调它们是党的机关报,反而容易在宣传上处于被动地位。”

在改版的社论《致读者》中,对“报纸是社会的舆论机关”和“开展自由讨论”都有很精辟的论述:“在任何一个社会里,社会的成员不可能对任何一个具体问题都抱有同一种见解。党和人民的报纸有责任把社会的见解引向正确的道路,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应采取简单的、勉强的方法。……有许多问题需要在群众性的讨论中逐渐得到答案。有一部分问题甚至在一个时期的讨论以后暂时也还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应该在群众中加以广泛宣传,但是这种宣传也并不排斥适当的有益的讨论。相反,这种讨论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答案的正确性。而且就是正确的答案也经常需要在群众的实践中加以补充和修正。我们虽然不提倡无休止的讨论,报纸的篇幅也不允许对于任何问题都去讨论,但是,无论如何害怕讨论的人总是可笑的。”

《人民日报》这次改版是考虑得比较周全的,它不是孤立地强调增强人民报纸的特性,而是注意用这来增强党的机关报的特性,把这两者一致起来。这次改版,既强调它是党的机关报,还同时强调它也是人民的报纸,“是人民的公共武器,公共财产”;既强调加强党委对党报的领导,又强调“人民群众是党报的主人,只有靠着人民群众,我们才能把报纸办好”;既强调“及时地深入地宣传解释党和政府的政策,更多地反映和交流地方工作经验”,又强调“多方面反映客观情况和群众意见”,“尽量满足读者多方面的要求”;既强调党报是党的言论机关,又强调它同时是“社会的言论机关”;既强调《人民日报》的言论要反映中央的意志,又强调“除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社论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中央的意见,”既强调报纸应该:“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工作上、生活上、思想上的问题展开讨论”,“可以允许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又强调“党和人民的报纸有责任把社会的见解引向正确的道路”。

仅从这三次改版来看,已经比较鲜明地提出了我们党强调人民报纸的具体的方针和宝贵的经验。

从《人民日报》改版以后的三十年中,我们党和人民的关系,曾经出现过极为严重的恶化时期,由严重地脱离群众,发展到把人民群众当成专政对象。我们的中央党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掌握在反革命野心家手里,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工具的报纸,变成了封建法西斯专政工具的报纸,《人民日报》蜕化成“戈培尔的报纸”。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痛定思痛,在拨乱反正的时候,党中央提出“特别需要强调民主”,提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重新提出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重新强调“党的报纸,是党的喉舌,党委又要领导党报成为人民的报纸,成为人民的喉舌。”不能说这不是十分适合时宜的。

对这个根本问题存在不同的意见,也是正常的。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是把人民和党对立起来,把人民的报纸同党的报纸对立起来,认为这样就会削弱党的领导。

这也恰恰说明,重新强调这个问题,从加强人民性方面来加强党性,是十分必要的。总结“把党报办成人民的报纸”的经验教训,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我想从以下十个方面来阐明这个观点,具体看看它的现实意义。

第一,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报的宗旨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明确我们党是无产阶级的党,也是中国人民的党;党报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机关报,也是人民群众的报纸,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

好些同志常常认为党既然是人民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它就是人民的当然的代表,它的所作所为当然代表人民。其实,这是把原则和原则的实现等同起来。原则规定的东西,不一定是实现了的东西。事实往往是这样,自以为是人民的当然代表,反而忽视在具体行动上诚心诚意为人民切切实实地办事。

还要明确:人民既然是报纸的主人,报纸是人民的武器,就要交给人民自己使用。为人民服务是仆人为主人服务。那种把为人民服务当成恩赐、施舍,就是错误的。所以必须坚持视党报为人民的武器并交给人民使用的观点。

一些同志认为,我们指的人民群众,只是指革命群众,指先进分子。其实,报纸应当以“全体人民为对象”,反映全体人民的情况和情绪。所谓全体人民,按科学的定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所以,全体人民,就是除少数反人民的敌人以外的一切阶级、阶层的人民,包括先进的、中间的和后进分子在内,而不仅仅是先进分子。必须坚持以先进分子为骨干又同时团结广大中间后进分子的认识。

第二,强调党报的指导性,它所要指导的不能只限于干部,而是广大人民群众。要注意这种指导不仅在广大干部中,特别是在广大群众中要产生最实际的宣传效果。

要明确,党报必须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放在首位,“报纸必须与整个党的方针,党的政策、党的动向密切相联,呼吸相通”,“报纸应该成为实现党的一切政策、一切号召的尖兵、倡导者”。

但是这种宣传必须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要把对党负责对上级负责同对人民群众负责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能孤立地简单地刊登党的指示、决定和领导人的讲话,主要是要根据这些重要文件的精神,针对人民群众的需要,用群众能够接受的文字,通过各种稿件来进行生动具体的阐明,争取产生最好的宣传效果。对于不同的报纸更要采取全登、部分登、摘要登等不同的办法。全国省以上的报纸都用很大篇幅一律全文照登转载重要文件的办法,实际上是最简单的、最省力的办法,是只注重耕耘而不强调收获的办法。

我们一贯强调党报是指导工作的有力武器,这很重要。但是这种指导也必须结合实际结合群众,讲求实际效果。另外,报纸的指导,主要是方针政策的指导,是思想指导,是启发教育,不能把报纸当成各部门各机关具体指导业务工作的工具。现在各个业务单位都要各级党报登很多业务性稿件,实际效果是很差的。

刊登先进典型,是报纸指导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