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兵:关于当前新闻传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作者:发布日期:2014-10-17

「童兵:关于当前新闻传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正文

【内容摘要】当前新闻传播的几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民意表达与舆论引导、信息公开与信息安全、流言防治与知情有度。笔者对这5个问题的见解是:既重视主流媒体的功能,也看重非主流媒体的使命;既肯定官方舆论场的地位,也强调民间舆论场的作用;既扶持民意的充分表达,也着力舆论引导的责任;既不断推进信息公开,又维护信息安全;既警惕流言滋生泛滥,又坚持依法知情、知情有度。总之,要深刻体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真谛,要扎根中国大地,要在新的信息传递环境中,把新闻传播学研究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关键词】主流媒体 舆论场 信息安全

题记: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

当前新闻界朋友提出了不少有意思的问题,参加的一些会议议论了许多有争议的看法,同研究生相聚交换了对一些观点的评论,自己也往深处思考了不少感兴趣的话题。于是,夜思日记,便有了这篇文章。

一、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

大众传播是当代人类最重要的社会行为之一。

如果说,传播是个人或团体主要通过符号向其他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观念和情感的活动的话,那么,大众传播则是人们借助被称为"延伸的人体"新闻传媒所进行的寻求与获取新闻信息,以适应生存发展需求的能动的社会行为。

从系统论看,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重复现象谓之功能。而从日常生活观察,功能也就是效能,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大众传播的功能,即人们通过使用大众传媒所获得的有益效能。大众传播功能的实现,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具有一定水准且容易获得的传播媒介,二是较为开放的制度保障。这里,先讨论媒介及其功能。

媒介指社会生活中能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在传播活动中,媒介特指用来表达含义的静态或动态的物体或物体排列。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新闻传播媒介,特指用于交流、传播新闻信息的工具,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新闻电影、通讯社电稿等6种传统媒介,也包括方兴未艾的新兴媒介,主要是互联网络、移动互联网络(手机通信)、新型广播电视和综合媒体等4种。

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媒介,其中有一些总会由于其特殊的贡献、作用或功能,受到执政党和政府的青睐,享受某些政策上的倾斜,得到某些物质和财务上的支持。人们往往把这类媒介称之为主流媒体或核心媒体。从中国的情况看,所谓主流媒体,一般有4个特点:关注重大问题,发挥重要影响,具备权威地位,党政机关支撑。胡锦涛考察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明确把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视作主流媒体。他说:"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把发展主流媒体作为战略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①

对于主流媒体的身份认定,发行量和收视收听率不是绝对指标,尽管一般情况下,报刊的发行量、电台的收听率和电视的收视率也相当重要。英国的《泰晤士报》发行量比同一集团下的《世界新闻报》及《太阳报》要少得多,但被人称为"大力神"的《泰晤士报》在英国报界的龙头地位是没有一家报纸可以撼动的。

我们不能说,也不应该说,非主流媒体的社会使命无足轻重。有的集团在给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定位时提出:"大报(即主流媒体)抓导向,小报(即非主流媒体)抢市场。"这个口号及其指导思想是错误的。非主流媒体在占据市场份额上挑着重担,但在舆论导向上的责任也不轻。同样,主流媒体在坚持舆论导向上负有重大使命,但也同样在市场份额的占领上要作贡献。

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分工、舆论引导分层、联系对象分众上有所不同,相互间建构一定的互动关系,在导向与市场、对上与对下、对外与对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若干方面有所侧重,表现出不同特色和风格,是能够做到和能够做好的。我们期待着这样的典范问世,企盼着这样的经验成熟。

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的定位不是不变的。非主流媒体也可以挑大梁。我们知道,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竟将"互联网上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评选为当年的"年度人物"。该周刊对这位年度人物"你"的评语是:"是的,你是今年的年度人物。你控制着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你已控制了全球媒体,建立并为'新的数字民主社会'奠定了框架,无偿地提供内容并在职业人士的领域中击败职业人士。"②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未来的岁月里,谁将是主流媒体,谁又将成为非主流媒体,还真难说。我们只能说,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是相对而言的,它们之间只是一种动态的定位,其间的博弈和易位,也许是绝对和永恒的。

二、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

舆论学对舆论场的解释是,含有若干相互刺激因素,从而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这里的"场"是指同现实事物相联系的外在环境的总体。无数个人要求及意见只有在"场",即外在环境的作用下,经过多方面的交错、协调、组合、扬弃,才能形成一致性共识,舆论便成为这种场的产物。不少学者指出,当下中国的媒体生态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执政者控制媒体的绝对权威已经式微,"一言兴邦"、"社论治国"的时代已经过去,特别是新兴媒体带来的媒介资源泛社会化,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主宰舆论的格局。今天中国的民众,同时生活在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甚至还生活在海外舆论场三个场域之中。他们在这三个或两个充满着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舆论世界中,有着充分的权利和机会自由选择,择善或择趣而从之、听之、行之;反之则弃之、拒之、斥之,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这里有必要特别提出,要尊重和高看民间舆论场。这个来自民间,能够形成草根民众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直接表达着人民的意志、意识和精神,张扬着以人民意见为主体的舆论。民间舆论的三种形态:潜舆论--怒目冷对,显舆论--众声喧哗,行为舆论--上街"散步"、游行、示威,对现行秩序和社会结构无不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因此,官方舆论场和官方及主流媒体,对民间舆论场必须持有敬畏和尊重的态度。实际上,执政党和政府近些年也确有不小的进步。自2003年孙志刚事件以来,政府不少议程设置和重大决策,便直接来自民间舆论和民间舆论场。

海外舆论场的存在和它的力量也不可忽视。提到"海外",不要将它们简单地划为"友好国家"和"敌对国家"两类。这两个极端中间存在着大量"灰色"地带。因此,我们不妨将海外舆论场划分为三类,左、中、右三方的舆论,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年,中国人通过各种渠道,可以分别接触到这三类舆论。尤其是大学生,尽管有关方面设置了"防火墙",其实他们都有"翻墙"的本事。正因为这样,海外舆论场这些年对中国人,尤其是知识阶层,影响已不可小觑。

我们的工作,是寻找和发挥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合力。用一位学者的话,就是增加官方和民间这两个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消除它们之间的隔阂。为此,官方媒体和主流媒体要尽快、尽好地实现三个转变:从立足信息发布权向掌控信息解释权的转变;从意见表达者向意见平衡者转变;从社会守望者向社会对话组织者转变。③

在操作层面上,官方舆论场、官方媒体和主流媒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调整:

第一,增强官方媒体和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亲和力。如果官方媒体和主流媒体能够自觉地抢报敏感话题,敢于设置重要议程,在第一时间报道突发公共事件,公信力肯定会有所提高。如果能够更多地站在公民视角和社会利益一边思考问题,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主动地诉求民意,使用百姓语言,亲和力也会有所增强。

第二,官方媒体和主流媒体在重大社会事件和重大社会问题的报道及评论上要争抢话语权,同普通群众想在一起,说在一起。为此,要确保四个第一:重大新闻第一报道,重大决策第一解释,重大议题第一发声,对自己报道与评论的错误缺点第一更正。

第三,主动呼应民间舆论场运作,壮大"网上统一战线"。要团结和扶植意见领袖理性发言,及时回应民间舆论场的热点和焦点话题,有理有利有节地应对海外舆论场的敏感话题。这样主动打通三个舆论场,就可以积极主动,积累人气,官方舆论场和主流媒体,就可以同民间舆论场和谐相处,互动互补。

三、民意表达与舆论引导

从法理上看,表达权是公民通过言论和行为自由表达立场观点及利益诉求的政治权利,它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集中展示。2012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布的第二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中关于推进公民表达权建设提出,畅通各种渠道,依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表达权,加强对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制度保障,依法保障新闻从业人员的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监督权,维护新闻机构、新闻采编人员和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国务院新闻办的这个计划,根据当前中国国情,把表达权和新闻从业人员的相应权利,表述得十分清楚。当然,计划不等于法律,我国目前还没有表达权的专门立法,对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表达权的法律救济也不齐备。以笔者之见,这两个方面是首先需要加强的。

在新闻实践中,既要充分地表达民意,又要完成舆论引导的使命,两者之间如何平衡,如何协调,如何实现两全其美,是我们的目标,也是问题的难点。舆论引导又称舆论导向,指新闻传媒对社会舆论走势的引领。从理论上讲,所谓舆论引导,就是运用舆论操纵(如不喜欢此词,也可用驾驭、支配等词)人们的意识,指引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范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一般说,舆论引导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二是对当前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三是就某些社会事件组织舆论。舆论引导的主体是大众传媒尤其是新闻传媒、社会知名人士、各种社会组织的领袖人物和各类意见领袖。

舆论引导之所以历来为人们,特别是社会管理者所看重,是由舆论的社会功能决定的。正面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与引领作用,而负面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着破坏和阻滞作用。重大的社会舆论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社会运动,产生推动或阻碍历史发展的重大变革。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疏导、激发、抑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优化社会的宏观调控;同时,它又是调节社会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手段,是微观社会管理的杠杆。④

舆论引导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复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社会背景,同各阶级阶层的利益配置及社会心理的平衡密切相关。当然,最根本的还取决于舆论本身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此外,新闻传媒在引导过程中是否尊重并遵守舆论运行规律和新闻宣传规律,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换言之,正确的舆论引导,必须充分考虑当下的舆论态势和舆论主体、客体、对象以及传媒载体的深刻变化,科学把握整个社会舆论格局和引导方向、引导力度和引导方法的适宜性。

舆论引导的前提是充分而合理的舆论表达。在新媒体时代,相对于舆论表达的快速变化,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