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剑涛:在中西之间寻找中华文明的艺术新路

作者:发布日期:2017-05-08

「任剑涛:在中西之间寻找中华文明的艺术新路」正文

(本文为嘉宾在闲谈系列“中华文明的艺术修养”活动上的部分发言,以下为正文部分。)

中华文明的艺术底蕴

我们今天谈中华文明的艺术底蕴。很显然,我们对中华文明的历史底蕴,做一个历史文化传统的回顾,都知道简直令我们十分骄傲。从书法,还有绘画、舞蹈、音乐、建筑这些,任谈一个方面,在所有具体的文明形态当中,我们都是取得了最辉煌成就的文明之一。

任何技术进步都没有办法替代书法艺术

书法作为专门艺术,是随着汉字的文字成长,逐渐进入我们文明的血液,成为了文明的基因。书写方式之成为艺术形式,本身就很传奇,因为世界范围内大多的书写形式只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只有中国书法不仅传递思想、而且成了艺术的一种表现形态。所以,我从来不担心书法艺术在文化冲突当中找不到它的文明地位,或者显示不出它的艺术价值。

当代中国书法长期陷入前景困惑,不过,艺术有了困惑才有进步。我们没有必要过分拘泥于一些东西,让书法艺术死陷在传统技艺中。依赖王选先生的杰出贡献,汉字的电子输入发生了革命,但一直到现在,电脑输入汉字并没有丝毫显示出淘汰汉字书法艺术的迹象。即使是日益发达的人工智能,也没有呈现出淘汰书法艺术的苗头。对汉字的文化承载功能发出巨大挑战的现代技术,并没有改变书法艺术家以书法表达其艺术感的状态。

人们曾经担忧西方艺术会取代汉字书法艺术,看来也是杞人忧天。作为书法家个人艺术地把握这个世界的书法艺术,既有书体的一致性,书艺的技巧性,更有书法家个人的个性,其奇妙的结合,绝对是任何的文明-文化进步都没有办法替代的。

古典绘画表现了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理解

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也是如此。中国人以国画形式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的具象和抽象的理解能力非常强。从古代建筑的绘画、墓葬画,到后来引进佛教艺术,中国传统绘画出现一个又一个突破。

中国人不仅传承了自己的绘画艺术精粹,而且受到西域的重要影响。这使中国中古时期的画风有了明显改变。中华文明的胸怀博大在绘画上也鲜明体现出来:新的绘画方式、绘画表达语言、绘画借助工具不断涌现,绘画屡创新奇。到了晚清,中国古典绘画发展到了顶峰。

随着晚清西洋画进入中国画坛,国画与西洋画进入一个绘画对话的紧张状态。直到今天,这一状态也远未化解。当然,现代中国一些很有活力的画家,譬如潘天寿、潘公凯父子,都特别强调在中西绘画上“互补并存、两端深入”,从而推动中国画的现代转变。

中国传统绘画可以区分为精英画与民间画两类。年画一类的民间画主要反映民间的审美情趣,尤其是映射出欢喜气氛的民间情感,很难说是高雅的纯粹艺术。但与文人的精英画担负的文明传承使命相比较,民间画的文化沉重感反而不那么明显。

舞蹈代表了中国人对天、地、人和自然的理解


至于舞蹈,也很耐人寻味。中国古代重视礼教,而乐教本身常常就以舞蹈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因此,中国古代的舞蹈寄载了很多中华文明的独特信号。对之进行褒贬,都有其理由。

1980年代我曾经阅读过一本舞蹈文化的著作,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中国传统的舞蹈重视身体灵动,讲究身体语言的圆润,而不是个性的张扬。论者以八个字将中西舞蹈定格:中国是拧倾屈圆、西方是开蹦立直。这样的评价,对于中西传统舞蹈的定位也许是准确的,但对中国古代舞蹈是缺少敬意的。今天我自己反省了,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敬意感。

我觉得,传统舞蹈实际上代表了中国人对于天、地、人和自然的理解,是一种通过身体语言表现的崇高境界,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互动的高级文明形态。中国传统舞蹈跟世界上任何舞蹈相比都一点不逊色。同时,中国在舞蹈方面对外来舞蹈文化的接受能力也很强,远的不用说,西域舞蹈进来了以后,对中国肢体语言的艺术表达就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也迅速接受了苏联传过来的俄式芭蕾舞,并且迅速成为革命舞蹈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音乐,把握住了这个世界的玄妙感,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高山与流水传说,就让人知晓,中国古代的音乐,有着依靠音乐寻找知音的传奇性功用。嵇中散的一曲广陵散,更是负载了多少艺术、文明与政治的复杂互动历史!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出的五音与十二音系统,成为中国古代音乐表达这个世界的奇妙乐感之成熟的音声体系。这是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豪的事情。

西洋艺术系统对传统艺术形成了全方位挑战

中国古代的另一种艺术形式即建筑呢?那就更不用说了。尽管因为政治的原因,中国对于古典建筑文明的传递、历史的继承方面出现悲剧性的结果,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传统值得珍视。传说秦兴建的阿房宫,起义农民一把火将之烧掉,殊为可惜。但只要人们去看一下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譬如去故宫看一下,哪怕现代建筑非常发达,一到故宫的人们,都会非常地惊叹。

人们常说当下的北京如何如何现代化了,但北京的下水道起码不如古代建筑的排水系统,故宫的下水系统直到今天一点都不堵塞,简直就是传奇。我们今天因为没有继承古代建筑的优良纯铜,在建筑中连最物质化的下水道问题都解决不好。如果论及建筑的设计理念,似乎存在更大差距:古代建筑对天人关系、人人关系、人物关系、物物关系的周全考量,简直令今人感到羞愧。

中国的艺术传统不仅有着丰富的艺术表达形式,而且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有漫长的演进历史,并且均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负载有厚重的人类文明理念。在不断接受外来艺术形式冲击的情况下,也不断碰撞出艺术的新形式。中华文明的艺术底蕴是非常深厚的。

当然,我们要承认的是,西洋艺术系统进入中国,对中国传统艺术构成全方位的挑战:无论是音乐、绘画、舞蹈,还是建筑、书法或其他艺术形式,都在严峻挑战面前面临一个重构的命运。

西方的艺术系统,尤其是在科学全面进入艺术世界的情况下,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其中一些方式,我们必须借助,从而使中华文明积累的深厚艺术底蕴,能够焕发出现代的光彩。从晚清以来,数代艺术家都进行过这样的探索。我是坚决地支持潘天寿、潘公凯先生那种艺术取向的,即在中西之间去寻找艺术的新路。

中华文明继续累积它的艺术底蕴,最重要的依托是什么呢?就是找到中国艺术的现代支撑点,就此展现自身的巨大活力。我们既要对中华文化的艺术底蕴感到自豪和骄傲,也要勇于面对现代挑战,并且以充分的自信和能力去应对这样挑战,并且趟出一条中国艺术的新路。基于此,我们也就有充分的信心相信,中华文明的艺术底蕴还会继续成功地累积。(完)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