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惠柱:当儒家遇到兵家

作者:发布日期:2012-05-01

「孙惠柱:当儒家遇到兵家」正文

人是说话的动物,但要是两个人来自不同的话语系统,感觉就会像“鸡同鸭讲”,很难沟通。语言学意义上的不同话语可以通过翻译来实现对话,这方面人类及其发明的机器都已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文化方面的话语隔阂还是根深蒂固,就连在大一统数千年的中国也是这样。人们常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就因为两种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缺乏共同语言。那怎么办呢?就不说了,各走各的路吗?人世间很多问题就这样变得越来越严重。本来,缺乏共同语言不应该成为放弃对话的理由;但事实上,我们常常看到各方话语自说自话,并不怎么理会其它话语的存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跟外国人介绍,常常有人问,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是什么?是四书五经呢还是四大名著?央视的《百家讲坛》两样都讲,不错。有趣的是,于丹们讲庄子孔子,告诉我们如何去达到和谐,符合当今“和谐社会”的要求;而易中天们喜欢的《三国》、《水浒》却告诉我们如何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这就是辩证法吧,和谐理想和计谋权术综合起来,才构成了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但要全面了解中国文化,最好还要考察二者乃至多者之间是如何对话的,而不只是各讲各的,无视他方的存在。

譬如,兵家讲兵不厌诈,津津乐道的是田忌赛马这样的妙计。有人说这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其反例则是那个“仁义”到迂腐的宋襄公――只关心敌方士兵是否排好了队列,让人排好阵势来打败自己。可也有人说,田忌的军师孙膑可谓厚黑学之源,中国人嗜好赌博、作弊的劣根所在。前者说中国文化多了不起――所以西点军校都在苦学《孙子兵法》;后者说那是酱缸一坛――难怪国际上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和留学申请都不信了,那是个以骗术为荣的国家!

且慢!我们可以说,田忌赛马不能“代表”中国文化,因为比兵家影响更大的儒家和道家绝不会赞同孙膑偷改等级的诡计。那么,要是孔子遇到了孙膑,或者被请来担任田忌赛马的裁判,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他会叹一句“君子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扭头就走吗?

这问题不好回答,又挥之不去,我就发挥想象,给戏曲《孔门弟子》系列写了一出《比武有方》,让孔子带着三个虚构的弟子来到一个“兵家之国”。这里执政的将军信奉“先军为上”,怕孔子说服其 国 君改变国策,将之挡在城外,宣称只有比武胜了他三个门将方能进城。因为只有通过比武才有可能面见 国 君,孔子只得答应,但坚持比武须有规则,要按体重分三级一对一打。将军嘴上答应,却偷偷改变了三个门将的体重量级,结果是一输二赢得胜。孔子正色指他作弊,将军哈哈笑他迂腐,连兵不厌诈都不懂,还谈什么治国?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好像只有落寞地离去一条路,是吗?如果三个学生也来怪老师――对这种人根本就不该讲什 么诚实,只有以毒攻毒!这时候,孔子又该怎么回答他的学生?

就像写 “辩证剧”的布莱希特那样,这个戏展示了对立双方的碰撞,却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想让导演和演员在排练过程中试一试、找一找,还没找到,现在就要在演出中请观众帮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希望这不是非分之想,因为这是个寓言剧,像这样讲规则的“孔子”和耍计谋的“将军”,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