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青:穆斯林群体是恐怖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正文
“恐怖主义”一词出现在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时期。那时,身为革命派的雅各宾派为了保卫新生的政权、镇压“一切阴谋分子”而决定采取“红色恐怖主义”。18世纪以前的恐怖活动多以暗杀和投毒为主要手段,前者的受害者往往是特定的重要政治或宗教人物,后者的受害者虽以特定的人(群体)为对象,但其后果往往危害到不特定的大多数。总的说来,二战前的恐怖主义活动,多在个别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发生,其受害者多数情况下比较特定,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威胁到不特定的多数人。
二战后,伴随着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生在殖民地、附属国和新独立的民族国家的恐怖活动日益增多,手段已扩展至绑架、劫持人质、爆炸、劫机等。随着恐怖活动日益超出个别国家和地区的范围,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国际性的公害,受害者的数量也日益随之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特点是:活动范围由传统的西欧、中东、拉美三大热点地区向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蔓延;活动次数和死亡人数增加;袭击目标由外交、军事、政府扩大到商业、公共设施和一般平民;恐怖手段趋向于高科技化如网络恐怖主义等;恐怖手法越来越残酷、野蛮;恐怖主义同大国入侵、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交织在一起,等等。自二战以来至“9・11”以前,在几乎所有情况下,恐怖分子都没有明显的民族或宗教的界限,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恐怖组织如西德的“红色旅”、法国的“直接行动”、美国的“地下气象人组织”、英国的“北爱尔兰共和军”、西班牙的“埃塔”、日本的奥姆真理教等等,均具有民族、种族或宗教群体的“多元化”特征,恐怖分子的受害人群也没有明显的民族或宗教的界限,他们可能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或宗教群体的人们。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历史性地改变了(至少在人们的观念中)恐怖主义及其受害者的人群结构。“9・11”事件后,在以美国为首的反恐战争的进一步刺激下,在西方集团的政治、军事、外交和媒体的合谋下,历史上相对平静的伊斯兰世界被卷入前所未有的恐怖主义活动中。一时间,“塔利班”、“基地”、“伊斯兰国”、“博科圣地”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影响全球安全的恐怖主义组织,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体――穆斯林也由此成了恐怖分子的代名词。种种迹象表明,世界范围内尤其是西方国家和中东等冲突频发地区的穆斯利群体正在成为恐怖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穆斯林群体在两种意义上成为恐怖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一种是由社会排斥所导致的经济上的贫困化、居住和职业方面的边缘化以及精神上的压抑,也包括因报复而导致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另一种是肉体的消灭或生命的被剥夺。前者主要发生在欧美国家,后者则主要发生在恐怖活动比较猖獗的中东及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查理周刊》事件之后,巴黎的一位伊玛目谴责了凶手,他说“这些受害者都是烈士,我发自内心地为他们祈祷”;他还说,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中,95%都是穆斯林。法国总统奥朗德也在电视讲话中声称“穆斯林是恐怖主义、原教旨主义和宗教狂热的最大受害者”。
的确,比起那些“生活在恐怖阴影下”的西方国家的人们,穆斯林群体才是世界上恐怖主义最大的受害者。据美国国家反恐中心2011年的报告,在之前的5年中,在那些与宗教相关的恐怖活动所致的伤亡可确定的案例里面,80%至97%的伤亡人数都是穆斯林。美国马里兰大学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的研究人员米勒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在2004至2013年期间,所有恐怖袭击中的大约一半以及由恐怖袭击所导致60%的伤亡,都发生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而这些地区绝大部分都是穆斯林人口。因此,尽管怀疑“受害者95%都是穆斯林”的比例的准确性,但她认为“事实不会相差太远”。
这篇报道还指出,西方人一提到恐怖袭击,就想起《查理周刊》遇袭、“7 ・7”伦敦地铁爆炸和公交车炸弹案、马德里火车爆炸案和“9・11”事件,尽管也有穆斯林在这些恐怖袭击中身亡,但绝大部分受害者不会是穆斯林。然而,报道认为,所有发生在法国、英国、西班牙和美国的致死性的恐怖袭击总数,按国际标准来说是很低的:2004至2013年间,英国发生400次恐怖袭击,大部分发生在北爱尔兰,几乎所有这些袭击都是非致死的;美国发生131次恐怖袭击,只有少于20%的袭击是致死的;法国遭受47次恐怖袭击。但是,在伊拉克发生了1.2万次恐怖袭击,其中8000次是致死的。
米勒还指出,绝大部分恐怖袭击都植根于地缘政治而不是宗教,她说“宗教当然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唯一的部分”。
就穆斯林是恐怖主义的最大受害者这一主题来说,富有意味的是,《查理周刊》事件后,巴黎街头也出现了“我是艾哈迈德”的标牌。而艾哈迈德是遇袭中殉职的一名穆斯林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