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 黄文政:放开单独二胎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作者:梁建章   黄文政发布日期:2013-11-19

「梁建章 黄文政:放开单独二胎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正文

十八届三中全会终于推出了放开“单独”二胎的政策。虽然此举离完全放开还相去甚远,但我们仍然期待这会成为人口政策180度转向的起点,即在不久的未来,进一步取消所有限制、全面放开生育。也期待政府由此意识到,增加小孩数量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未来发展将大有好处。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即使中国现在完全放开,平均每对夫妇最多也只会生1.5-1.7个小孩。但在之前的政策限制背景下,实际上中国平均每对夫妇只生1.2个小孩(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所以如果现在完全放开,并且考虑到一定的堆积效应,今后几年平均每年能够新增大约300-700万小孩,即从现在的每年新生1600万小孩最多增加到2300万小孩。那么这些增加的小孩又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一些短期影响,例如会不会出现学校数量难以满足就学需求之类等等。其实根本不必为此担心,因为即便未来每年新生2300万小孩,还是远远少于1980年代每年新生大约2600万小孩的规模。随着近年来新生儿数量的不断下降,过去20年里,已经有很多小学因为学生数量锐减而关闭了。更何况,小孩出生后三年才会上幼儿园、六年才会上小学,只要政府现在根据每年新生儿数量来合理规划教育资源,就能通过开办更多的学校和幼儿园来满足增加的教育需求。

短期来说,小孩数量增加会增加一些婴幼儿用品的需求,提振一些相关产业。更大的一些需求如房子、汽车等,则要等这些小孩长大后才会体现出来。但是对于未来的长期预期,往往短期内就会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因为预料到未来需求的增加,所以会在市场上增加短期投资的规模,有利于消化现在很多产业的过剩产能,甚至股市都有可能因为这个利好得到提升。

以上所述都还只是短期的影响,新生儿数量增加对中国经济的深远影响更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人力资源积累、缓解财政危机和提升创新能力。

首先影响的是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虽然短期需要更多的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但是长期来说,这些投入对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都至关重要。这些小孩学成长大后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建设的生力军。由于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进步,从而确保现在出生的大多数小孩将身处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教育环境中,在这些小孩中至少有50%以上的人将有机会上大学。到2035年,当这些小孩踏上工作岗位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接近发达国家,而社会越发达就业越充分,这时中国经济早已摆脱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低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需要大量高端人才和中低端的服务人员。每年新增的几百万年轻人,正好满足那时中国经济对于高端创新型人才和中低端服务人员的大量需求。

第二个长远影响是税收和财政。20年后,随着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激增,国家财政中老人的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将迅速放大,国家必须通过加重税收来贴补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抚养成本的迅速上升。所幸的是,因为及时给生育政策松绑,年轻人口并没有继续迅速减少,每年新增的几百万年轻人,增加了税源,缓解了财税危机。

第三个长远影响是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中国经济在20年后将逐步告别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初级制造业,开始倚重中高技术水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些行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而一个人最具创业和创新能力的年龄是在30岁左右。所以放开生育所新增的几百万小孩,将在20-30年后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反之如果我们放得太慢,听任新生人口数量继续下降,那么在未来中国的企业里,50-60岁的老员工数量将远远大于20-30岁的年轻员工。这很像现在的日本,后果就是创新和创业的活力大打折扣。所以能否尽快180度逆转人口政策,将关系到中国能否长盛不衰。

总之,多生一个二孩,中国将不仅多一个儿子或女儿、一个兄弟或姐妹,而且会多一个劳动者、一个纳税人。现在多生一个,可以缓解中国20-30年后各种需求疲软的困境;现在多生一个,可为20-30年后的中国多培养一个服务人员或专业人士;现在多生一个,或许还可为20-30年后的中国多培养一个创新型人才或者新能源研发人员。但愿,这次人口政策改革的一小步,将会引领未来人口政策彻底逆转的一大步。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