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老龄化的挑战与商机

作者:纽约时报发布日期:2012-09-13

「中国社会老龄化的挑战与商机」正文

从北京驱车东行40分钟,就到了燕郊。在这个位于京冀交界处的城市,一座大型的养老院正在绿色的田野里进行建设。中国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是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数量。建这所养老院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 。

到2015年左右,“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Yanda Golden Age Health Nursing Center)将拥有1.2万个床位。其先进的附属医院也将配有3千个床位。养护中心和医院都是“燕达国际建康城”(Yanda International Health City)的一部分,该项目占地广阔。

中国将需要这类设施。现在中国有1.8亿60岁以上人口,而到2015年,这个数字将增长至 2.2亿。毛泽东信奉的是人多好办事,出于这一思想,中国人口在上世纪中期激增。1979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剧增也戛然而止。

专家称,在未来四十年内,预计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其中有近5亿老龄人口,占三分之一,这会带来巨大的财政及人力资源压力。

天津南开大学老龄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教授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面临这么大的老龄人口问题。”原新也是一个政府委员会的成员,这个委员会正在起草相关的新政策,并将在年底宣布。他说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在做准备。但是国家不能独自解决这个问题。

他在电话里说,“中国最大的困难是,四十年内就得面临这个问题,时间很短。”

他说,“政府承担不了全部重担。政府、社会、家庭、个人要一起分担。”

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总经理薛杉说,其实国家和社会都不确定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他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受采访时,引用了一句中国格言说,“这是一条新路,我们是在 ‘摸着石头过河’。”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专家们说,关键时刻即将到来,也将带来巨大商机。

现在有一个9-7-3模式,即90%老年人在家养老,7%进入政府补贴的平价养老院,3%进入燕达这样昂贵的私立养老院。政府的新政策可能将延续这一模式。

原新预测,这个比例会在将来有所变化,大约80%老人会在家养老。他指出,中国人把父母送进养老院,会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孝。

然而这种家庭纽带越来越弱。最近,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做了一项调差,发现约33%的人一年只探望父母一次,12%的人说他们已经“多年”没有回过家了。这一结果引发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还报道说,逾16%的成年子女每周探望父母一次。对许多远离家乡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回家照顾父母是件难事。薛杉说,“中国正在变成一个空巢社会。”

但是中国也越来越有钱了:薛杉估计,在将来,超过3%的中国人能用得起燕达这样的私人养老院。在燕达,两居室公寓的一个床位每月约收费5500元到1.37万元(合880美元到2150美元)。所需护理级别不同,收费各异。比起美国的养老院每月4000美元到6000的价格来,这个数并不高,但却远远超出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承受能力。

薛杉承认,燕达项目只是整个大画面中的一小笔。他说,“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措施各不相同。国家做的部分,我们称为第一阶段,处于最底端。我们做最高端部分。”

他补充说,真正的需求在于国家补贴的平价养老院。原新说全国有700万到800百万个床位。7月,《中国经济周刊》(China Economic Weekly)做了有关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Beijing No. 1 Social Welfare Home)的报导。在那所国营福利院,每个床位每月收费110美元到570美元,等待入院名单上有9000多人。

原新说,国有养老院的费用将由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政承担,也有部分来自于个人的养老金。他指出,现在养老金体系正在进行大改革,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

专家们一致认为,无论养老院目标人群的收入水平如何,全国养老院都必须加快增加床位。这对某些人来说,意味着更多商机。原新迅速计算了一下,5亿老年人,每人每月付1000元,每月就有5000亿元。

外国公司在多大程度上能被允许参与进来,目前尚不清楚。根据法律规定,外商不得在中国成立独资养老院,必须要和中国伙伴合作。原新认为这一政策“过时”、“不合理”。燕达正在探求同美国、日本及欧洲的养老服务商进行合作。中国企业也同外国企业签订了咨询合同,以从外国公司那里学习运营方法。

如何付费也尚不清楚。原新说,到2050年,全国仅有略微多于半数的人口在工作年龄以内。这些人上要供养父母,下要抚养孩子,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34%,未成年人占16%。他问道,“中国如何保持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7月,新京报称,北京市政府决定划出大量土地来建设养老院,一如从前划出土地来修建食品商场及学校。

该报引用北京朝阳区区委书记陈刚的话表示,北京计划在市郊的环路沿线划地修建这些设施。据报导,陈刚说,“我们将利用这些空置绿地,来解决问题,让老年人聚集在一起。”

燕达就正在这么做。在近期视察工地时,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营销部总经理郭鹏飞(音译)说,他们建了三长排高楼,分别代表养老护理的三个阶段:独立居住,半协助居住,全协助居住。

高度低一些的建筑里配备了高级养老院都有的设施:一个社区中心、一个餐馆、一座“老年大学”,一个游泳池和一间阅览室,此外,由于是在中国,这里还有一间书法室。养老院前面是一家高级医院,同时对公众开放。

薛杉说,迄今为止,已有200人入住公寓。大部分是养老金丰厚的退休公务员。他说,“我们真的也有些私企的客户。”

燕达还有宗教设施,这在无神论的中国并非养老院的常见设施。这儿有一座传统的红墙金顶的佛寺,一座基督教堂,一座天主教堂,一座清真寺。这些寺院说明,燕达的主要抱负之一是吸引富裕的海外华人回国养老。郭鹏飞指着这些小建筑说,“我们知道海外华人通常都很虔诚,所以就建了这些。为此,我们不得不申请特殊许可。”

在基督教堂里,87岁的李如奇(音译)和她85岁的妻子严(音译)女士说他们是“空巢老人”。他们的五个孩子都生活在美国和加拿大。严女士只告诉了我们她的姓氏(中国女性婚后不随夫姓)。

严女士开心地笑着说,“这儿很好,吃的也好,想吃什么就点什么,我们也在家里做饭。这儿有许多事儿可做。”李如奇点头表示同意她的说法。

翻译:梁英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