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胜:谁是东亚地区的战争幽灵?」正文
随着中日关系的日趋紧张,东亚局势的下一步走向,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2月1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第50届慕尼克安全会议上表示,随着中日关系紧张程度的加剧,战争幽灵正在亚洲地区徘徊。这位90岁高龄的前资深外交家不无忧虑地表示,“亚洲更像19世纪的欧洲,军事冲突不能排除。”
对于中国人来说,基辛格可以说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了。他当年为打开中美关系尘封大门而展开的访华之旅,早已成为外交史上的佳话。不过,很多人不太知晓的是,基辛格还是位国际政治学界的大腕。这位当年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毕业时的博士论文即是研究十九世纪的欧洲局势。所以,不管以基辛格的外交实践,还是其学术才华,抑或是对当年欧洲局势的熟捻程度,他对于当前东亚局势的预判都有相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不仅是基辛格,近来把东亚比作一百多年前的欧洲的观点在西方非常流行。英国《金融时报》在近来的专栏评论中,多次提到2014年东亚与1914年欧洲有多点相似,专栏作者吉迪恩?拉赫曼、马丁?沃夫与飞利浦?史蒂文斯,都曾撰文以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唤起人们对当前中日严峻关系该有的忧患意识。
或许是为了显示与上述人物“英雄所见略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开始了拾人牙慧。1月23日,安倍在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演讲中,也将当下的中日关系类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英关系。
不管是真有洞见,还是拾人牙慧,近来把东亚形势和当年欧洲相比的声音确实非常盛行。看来,现实再次应验了那句老话: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问题的要害是,到底谁是东亚地区的战争幽灵?谁又是一战前的德国?中国还是日本?
仿佛是为了给上述问题提供答案,仅仅一天之后,日本那边传来了消息。2月2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去年12月新版“防卫计划大纲”提出新设的“水陆机动团”的编制计划。这个机动团是一支约2000至3000人规模的部队,被媒体形象地称为“夺岛部队”,因应钓鱼岛局势的意图是众所周知的。说白了,这支部队就是为和中国争夺钓鱼岛打仗用的。可以看出,日本已经为钓鱼岛开战作战略与战术两方面的准备了。
那么,目前的钓鱼岛局势是否真的到了“必有一战”的地步呢?至少从中国方面的表现来看,局势还远未到这一步。
众所周知,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这是有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国际法依据做支持的。尽管如此,考虑到钓鱼岛问题的复杂性,中方仍然秉持务实、理性的态度,承认钓鱼岛主权具有争议的现实,因而主张用谈判和协商手段解决纷争。这些年来,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解决路径一直就是敦促日本回到谈判桌上来,其在钓鱼岛海域不断加强的执法巡航,说到底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
相比之下,日本却利用“实际控制”的优势,打着“久占为主”的如意算盘,自欺欺人地拒不承认钓鱼岛存在争端,因而也就坚决不愿开启协商和谈判。不仅如此,日方还以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为由,积极为钓鱼岛争端备战。这些年来,日方一直在逐渐强化西南诸岛的防卫力量。仅以近期安倍政府的动作为例,除了上面所说公布了“夺岛部队”的编制计划外,据2月5日的《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国会最迟会在今年10月提交一份有关修改自卫队武器运用权力的议案。修改后的自卫队法,可让部队在“未遭到武力袭击”时,采取“先发制人”的紧急应对措施。为提高自卫队的“护岛”效率,修改自卫队法后,在紧急时大可不必按照常规办事。而在目前日本宪法的规定下,自卫队只能在遭到攻击时才可动武。
很明显,目前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姿态迥然有异:中方一直致力于通过谈判解决纷争,敦促日本回到谈判桌上来,而日方却在积极为钓鱼岛开战作各种层面上的准备。可以说,日本在钓鱼岛争端问题上的姿态就是“不思谈判思备战,不拟协商拟动武。”
明白了以上事实,本文标题提出的问题――谁是东亚地区的战争幽灵――的答案就不言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