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佩华:南奥赛梯冲突与俄西关系

作者:丁佩华发布日期:2009-03-10

「丁佩华:南奥赛梯冲突与俄西关系」正文

[内容提要]南奥赛梯冲突既是俄格长期积累的矛盾的反映,也是俄罗斯对西方支持科索沃独立、北约持续东扩等无视国际法,无视俄罗斯地缘利益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行径不满情绪的集中体现。南奥赛梯冲突具有与俄西战略利益对峙相联系的一系列特征:第一,俄西利益对峙形成周边、欧亚和全球三个层面,其中,格鲁吉亚在俄西地缘政治利益对峙链上只处于第三层面,但却有着改变前苏地缘政治结构的巨大能量。第二,改变了前苏联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第三,俄罗斯对西方立场趋于强硬。南奥赛梯冲突将使俄西关系经历一个较长的冷淡期,但合作依然是各方关系的主流,发展的基本脉络依然清晰。

[关键词]南奥赛梯 俄西关系 冲突

南奥赛梯冲突是前苏联地区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时间虽然短暂,但其意义和影响巨大。一方面,这改变了前苏联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使独立国家数量增加,独联体在形式上变得残缺,格鲁吉亚更加西倾,地区民族主义情绪得到释放;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罗斯与美欧原有的关系结构样式和合作促进机制,使国际关系和秩序演化产生新的变数。实质在于,南奥赛梯冲突不仅是俄格长期积累的矛盾的反映,也是俄罗斯对西方支持科索沃独立、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北约持续东扩等无视国际法,无视俄罗斯地缘利益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行径不满情绪的集中体现,反映俄罗斯对维护自身地缘利益,坚持世界多极化立场,积极发挥大国影响力,致力于增强国力和提升强国地位的战略思考和实践。

一、南奥赛梯冲突的原因

1、五天战争

2008年8月7日深夜,格鲁吉亚军队开始了对南奥赛梯首府兹欣瓦利的 “清场”行动,开战的理由是南奥赛梯武装扫射了格鲁吉亚居民居住的村庄。[1]在 “格拉特”火箭炮对兹欣瓦利及临近地区进行数小时的密集发射之后,格军队很快就突破了南奥赛梯武装力量的抵抗和俄维和部队的阻止攻入城内。针对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俄罗斯做出了强烈反应。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指出,南奥赛梯境内的许多居民是俄罗斯公民,“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会对自己公民的死亡和被逐出家园无动于衷”。[2]次日,俄北高加索军区第58军机械化部队向兹欣瓦利进发,俄第4防空军出动轰炸机对兹欣瓦利格军占领的阵地实施轰炸,并先后有第76空降师、“东部营”和黑海舰队的舰只等投入战斗。下午3时,第58军攻入兹欣瓦利。此后,战斗在兹欣瓦利市内展开的同时,俄第4防空军对格鲁吉亚境内军事设施实施了猛烈轰炸,俄特种部队则成功阻止了格军对连接俄罗斯与南奥赛梯的交通要道和隧道的破坏意图。

8月11日,格军撤退,俄军进入格境内作战,并一度控制了格鲁吉亚的哥里市。同日,俄罗斯一支由9000人和350辆装甲车辆组成的部队开进阿布哈兹,防范格军对阿布哈兹的可能进攻。不过,格鲁吉亚已经没有还击能力,在后撤的同时开始呼吁国际社会调停。8月12日,俄总统梅德维杰夫宣布“逼和”行动结束,并与主要调停人法国总统萨科奇共同提出解决南奥赛梯冲突“六原则”。

俄军的军事介入使格军的“清场”以失败告终。事实上,格鲁吉亚作为一个小国、弱国根本没有与俄罗斯实施军事对决的实力,更无法打一场持久战争,只能匆匆收场。不过,它也使俄军遭受一定损失,其中包括利用苏制地空导弹击落了俄四架战机。从迹象上看,格鲁吉亚对南奥赛梯采取军事行动更像是一种策略,目的是想引起西方对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两个要求独立的共和国的问题的重视。它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因为事后它不但得到西方的口头支持,而且获得美国巨额援助。从这个意义上看,格鲁吉亚在这场军事冲突中仍有胜率。

2、二月事端

南奥赛梯冲突与科索沃宣布独立有直接关系。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议会以105票的绝对多数通过了脱离塞尔维亚共和国独立的决议。科索沃的独立立刻得到美、英、德、日等西方国家的承认,同时也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

科索沃宣布独立的结果完全超出了联合国1244号决议范围,而西方大国承认科索沃独立表明,它们在科索沃问题上所处的立场完全是出于获取地缘政治利益的目的。第一,西方的武装干涉与其说是为了“防止杀戮”,不如说是为了进一步削弱南联盟在巴尔干的地缘影响力。第二,北约对科索沃的军事和政治控制使之成为实施东扩和控制欧亚的“优越进攻基地”之一,使得美国在科索沃南部建立起它在欧洲最大的“邦茨基尔”军事基地。第三,对科索沃的控制使西方增强了对巴尔干半岛的地缘政治影响,也进一步削弱了塞尔维亚的传统盟友俄罗斯在东南欧的地缘影响力。

俄罗斯反对科索沃独立是必然选择,第一,巴尔干是俄罗斯除了独联体之外在世界上依然具有一定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地区。第二,巴尔干对于俄罗斯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与它在前苏联地区的作用和影响能否保持休戚相关。现在,北约除了通过波罗的海三国贴近俄罗斯国界之外,还可以经巴尔干进入黑海,进而将自身影响进一步扩大至高加索和中亚地区,使俄罗斯处于多方面战略受制境地。第三,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既违背国际法,也扰乱了正常的国际秩序,尤其是,这为世界产生新的动荡开了口子,因为世界上类似于科索沃情况的要求独立的民族不下数十个。

科索沃宣布独立以及西方对科索沃独立采取支持的立场在俄罗斯国内产生巨大反响,俄政权开始采取强硬对策,包括计划支持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两个格鲁吉亚已经难以控制的共和国的独立。其中最主要的是,2008年3月13日,俄国家杜马就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等共和国独立问题举行“独联体协调冲突现状和关于俄联邦承认阿布哈兹共和国、南奥赛梯共和国和德聂斯特沿岸共和国的独立问题”听证会,邀请这些共和国的首脑于2008年与会。在俄看来,这些地区的独立特征比科索沃更明显。[3]

俄罗斯对两个自治共和国关系立场的转变使格鲁吉亚感到紧张。3月初,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宣布拒绝与格俄混合监督委员会联合主席之一的俄方主席尤里・波波夫合作,[4]而美国总统布什4月访问格鲁吉亚并支持其加入北约则进一步增加了俄罗斯对美国、北约和格鲁吉亚的反感。可以看出,俄罗斯加紧解决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独立问题既是针对西方不遵守国际法以“特例”为由支持科索沃独立这一事件,也是针对格鲁吉亚萨卡什维利政权亲西疏俄的一贯方针,从而使外高加索整个事态的发展走向战争。在南奥赛梯大规模军事冲突前的一个星期里,格奥双方已经发生了一系列零星武装冲突。

3、历史渊源

奥赛梯人是萨尔马特人的后裔,在蒙古人入侵期间,他们从俄罗斯现在的顿河故地移居俄罗斯南部,一部分进入格鲁吉亚境内,形成三个族群,其中之一即是南奥赛梯人。1801年,南奥赛梯作为东格鲁吉亚的一部分并入俄罗斯版图。1921年,南奥赛梯成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境内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苏联解体前夕,格奥关系急剧恶化,1989年11月10日,南奥赛梯自行升格为自治共和国的行动遭到格鲁吉亚政权武力反对,格奥发生严重流血事件。1990年12月10日,格政权撤销南奥赛梯自治州地位,对兹欣瓦利实施紧急状态。1991年12月,苏联内务部队在撤出南奥赛梯时将大批武器留给了奥赛梯人,使得格奥关系愈趋紧张。

谢瓦尔德纳泽出任格鲁吉亚国务委员会主席之后局势出现转机。1992年6月24日,叶利钦和谢瓦尔德纳泽签署“达高梅协议”,内容包括建立由南、北奥赛梯和俄、格四方组成的协调冲突混合监督委员会,俄、格为委员会联合主席。从7月14日起,由俄、格和南奥赛梯各出一个营组成的维和部队开始在冲突地区实施维和任务。在以后的12年中,和平进程得到加强,第一,1995年10月30日,在兹欣瓦利举行了首次由俄、格、奥及欧安组织代表参加的会议,达成关于格鲁吉亚恢复南奥赛梯自治州的地位和南奥赛梯撤销关于脱离格鲁吉亚独立的决议。第二,1996年4月17日,格、奥在莫斯科签署了保证安全和加强互信措施的备忘录。第三,1996年8月27日,在第比利斯举行了谢瓦尔德纳泽和南奥赛梯议会主席柳特维格・齐比洛夫的首次会谈,不排除南奥赛梯建立拥有议会和其他管理机构的“自治共和国”的可能性,从而出现了和平解决冲突的积极前景。

不过,在萨卡什维利当选为新一届格鲁吉亚总统后,这一和平进程中断,矛盾和冲突重启。2004年1月3日格鲁吉亚总统选举前夕,萨卡什维利在未向各方通报的情况下访问了临近兹欣瓦利的格鲁吉亚居民居住的村庄,宣称2004年将是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不参加格鲁吉亚总统选举的最后一年。5月底,格鲁吉亚内务部队和特种部队以打击走私为由进入南奥赛梯控制的地区,8月在兹欣瓦利引发格奥军事冲突。2006年2月,南奥赛梯领导人科科伊特指责格鲁吉亚密谋暗杀南奥赛梯高官,并在3月提出加入俄罗斯联邦的要求。

苏联解体后的历史表明,第一,尽管南奥赛梯问题十分复杂,但曾经有过各方都可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第二,俄罗斯原来并不致力于南奥赛梯(也包括阿布哈兹)脱离格鲁吉亚,只是希望在高加索地区保持自己的影响力,维护自己在该地区的地缘利益。第三,萨卡什维利执政后格鲁吉亚不按照各方约定的规则行事是事态再度恶化的触点,而俄、格摩擦在最近几年频频发生以及格鲁吉亚竭力摆脱俄罗斯的影响、致力于亲西方外交则是促使俄罗斯做出不利于格鲁吉亚的决定的催化剂。

二、南奥赛梯冲突具有与俄西利益对峙相关的若干特点

格、奥冲突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其中既涉及格鲁吉亚领土和主权问题,也涉及格鲁吉亚对外关系走向和高加索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战略性变化的问题;既关系到地区各国关系的重新定位,也影响国际关系结构走向;既反映俄罗斯和西方在该地区战略利益的对立,也包含俄罗斯和西方在高加索争取对己有利的政治空间、前景的思考。而从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宣布独立到俄罗斯支持和承认它们的独立,从俄罗斯军队进入格鲁吉亚境内到西方军舰在黑海频繁出没间接显示武力威慑,使南奥赛梯冲突具有的与俄西利益对峙相关的一系列特点明显显示。

1、俄西地缘利益对峙的多重结构

俄西地缘利益对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和苏美冷战时期比较少了政治意识形态对立的内容,但俄西文明、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使得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有形与无形的观念鸿沟,有着现实与潜在的利益对立和冲突。在对立的各方中,西方对俄罗斯的防范并未因苏联解体而减弱,俄罗斯对西方的戒备却因西方的进逼而加强。从范围上看,俄美利益对峙形成三个层面:周边;欧亚;全球。在周边范围内,对俄罗斯抱有明显敌对情绪的只有格鲁吉亚等少数国家。而欧洲对俄一定程度上的政治、经济合作的防范、担心和谨慎态度以及合作的有选择性限制了俄罗斯在欧洲地区的合作和发展空间。在全球范围内,虽然美俄在限制战略武器、反恐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美国的霸权主义野心和单边主义行径使得俄罗斯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利益受损。一方面,西方致力于挤压俄罗斯地缘空间,竭力削弱俄罗斯政治、安全和经济的地缘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俄罗斯竭力维护自身既得利益,积极应对西方弱俄的措施和手段,并致力于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拓展和扩大海外市场,努力打破来自外部的对于合作的抵制和限制。

俄、西地缘利益对峙多重结构的形成与俄格关系在最近5年里明显滑坡密切相关,这既为南奥赛梯和阿布哈兹脱离格鲁吉亚的独立埋下伏笔,也使得格鲁吉亚成为至目前为止唯一的将自身地缘利益与欧美利益捆绑的前苏联地区的国家。俄格关系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俄罗斯对格鲁吉亚在车臣问题上采取暧昧立场的不满,也有对格鲁吉亚迫不及待要求俄军从格军事基地撤出的不满。此外,俄罗斯尤其不能接受格鲁吉亚迫切希望加入北约的立场。换言之,历来受俄罗斯控制的高加索地区会因格鲁吉亚倒向西方成为欧美的“制高点”,从而使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虽然格鲁吉亚在俄西地缘政治利益对峙链上只是处于第三层面的俄罗斯的一个不起眼的邻国,但却有着严重改变前苏地缘政治结构的巨大能量和潜力;虽然它只是一个弱国,但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经济意义。它是前苏联中亚和里海地区通往欧洲的重要通道,是这些地区撇开俄罗斯与欧洲进行经济交往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已经实现和正在酝酿的连接欧亚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通行路线。正因此,格鲁吉亚既为欧美所看重,将它作为不受俄罗斯牵制而扩大自身地缘影响力的重要撬板;也为俄罗斯所担心,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